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纤云流月去无声》
老舍写广告
一套红木家具
中牟黄河打硪号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时尚与无奈
qhq3c89
qhq41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2013年1月9日,美国民众在白宫的网站上发出了一份请愿书,其中写道:“美国财政部2012年12月31日宣布,持有2.61亿盎司黄金,储藏地点为丹佛、诺克斯堡、西点军校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这些黄金上一次全面的审计还要追溯到久远的1953年。”美国民众认为,现在需要对这些黄金的情况做一个公开的审计。测评结果出来之后,需以书面形式进行核查,以便确认谁是真正的黄金拥有者。例如,有多少黄金被租借给了金商或者金融机构,有多少黄金被出售或互换给非财政部的实体(包括外国政府)。请愿书还对审计人的身份提出了要求,认为此次的审计人员“必须是美国造币厂、财政部、美国审计总局、检察长和美联储系统以外的专业审计人员”。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不久前,比利时央行曾公开承认其41%的黄金储备,已经以0.3%的超低利息被租赁出去了,消息震惊了朝野。好奇的研究人员发现,西方央行的黄金储备项下列出的不是黄金实物,而是黄金及“应收黄金”(Gold Receivables),却并没有标明“应收黄金”究竟有多少。学过会计学的人都清楚,现金和应收账款的含义是不同的。很明显,黄金与应收黄金也不是一回事。

比利时央行的黄金租赁行为并不是特例,美联储和德国央行早就进行过类似操作,他们将黄金以超低的利息租赁给金商们,金商将这些黄金在市场中卖掉,得来的现金再投资美国国债,既压制了金价,又稳赚国债与黄金租赁之间的利差。借来的央行黄金早就消失在市场中了,金商们可以不断“滚动”借条,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则永远是“应收的黄金”,而真正的黄金却永远也收不回来了。

如果民众坚持审计,麻烦就大了,恐怕西方中央银行的半数黄金储备早已不见了踪影。美国民众闹着要审计黄金储备,德国议会吵着要召回黄金储备,瑞士全民公投要求央行不得抛售黄金储备,荷兰、波兰、瑞典等国也在蠢蠢欲动。美联储和德国央行都惊出一身冷汗,如果当真查账,必然东窗事发,大家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美联储和德国央行之间开始讨价还价,媒体委婉地称之为“央行之间开始不信任”,美联储不能公开拒绝德国央行的要求,但条件还是可以谈的,每年就运40吨,再多要大家一块儿死!

于是,德国央行宣布分7年运回黄金300吨。7年!

2011年9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宣布将存放在美国和欧洲的211吨黄金运回国,运输工作在2012年启动,总共不过4个月。

德国运黄金回家的事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另一个央行也吓得不轻,这就是英格兰银行。

连锁反应:女王陛下当道具,英国央行唱大戏

就在德国人与美国人密谈召回黄金的条件时,英国人沉不住气了。毕竟德国在英格兰银行的金库里也存了440吨黄金,德国民众不相信美联储了,他们就不会怀疑英格兰银行吗?

英国人越想越心虚:“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2012年12月13日,德国央行还在和美联储的谈判之中,英国BBC突然高调报道了英国女王视察英格兰银行金库的消息。

英国女王平常很少问政,更遑论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了。这是15年来女王首次视察英格兰银行,还特意参观了金库。要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世界经济一片狼藉,在那么危急的时刻,这位女王都没到英格兰银行慰问“灾区”。2012年12月并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15年从没来过英格兰银行的女王,怎么会突然兴致盎然地跑来视察金库?蹊跷之事必有蹊跷之因。

英国媒体大篇幅报道了女王的视察,尤其将镜头聚焦在英格兰银行金库里堆放的密密麻麻的金砖上,只见老太太抚摸着成堆的金砖感慨道:“很遗憾,这里的黄金并不都是我们的。”女王这话传递出两层意思:一是黄金是个好东西;二是英国忠实地守护着其他国家寄存在英国的黄金储备。

还是那句老话: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巧合”!

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女王本人根本没想到要来英格兰银行的金库参观,而是英格兰银行的特意安排,并要求媒体配合大做文章,通过画面和文字高调曝光女王的视察,隐晦地展示金库中巨大的黄金库存,间接消除人们对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的怀疑。这一回,英国女王就是展示英国黄金储备的道具!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有实力的人,不会刻意表现实力;刻意表现的人,一定缺乏实力!

看来德国从纽约运回黄金储备的举动,击中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

恐惧升级:欧盟大盗打劫忙,塞浦路斯储户慌

2013年3月16日,塞浦路斯炸了锅!欧元集团向塞浦路斯发出最后通牒,拯救其银行系统的条件就是必须向储户开刀,开征闻所未闻的储蓄税!

英国《每日邮报》惊呼:“这是一场伟大的欧盟银行抢劫案。”

众所周知,银行储蓄不是债券,不是股票,也不是任何形式的投资,而是公民私有财产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储蓄的本质是一种财富的寄存,储蓄者并没有授权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动用这笔钱去进行有风险的投资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必须无条件随时满足储蓄者提取存款的原因。银行投资的失败与储户毫无关系,一切损失没有任何理由让储蓄者分担。尽管在现实社会中,银行风险不可避免,但欧美所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正是用于确保储户的利益不受非法侵害,这是一个起码的道德底线。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早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价值基础。未经储蓄者的同意,没有社会的公平讨论,缺少正义的司法程序,欧元集团、欧洲央行和IMF这“三巨头”以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迫塞浦路斯政府接受完全无视正义底线的“城下之盟”,这比公开的抢劫行为更恶劣,因为它公然颠覆了社会道德的基础。

消息传来,塞浦路斯民众惊恐万状,他们奔向银行提款,却发现账户已被冻结。愤怒的人群开始骚乱,有人甚至开着推土机撞向银行的大门。

尽管银行储蓄税最终没有实施,但高额储蓄者的巨大损失仍然变成了一场金融噩梦。欧盟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未来其他成员国银行危机拯救方案的样板,欧洲的富人们陷入了严重的恐慌之中。

9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