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纤云流月去无声》
老舍写广告
一套红木家具
中牟黄河打硪号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时尚与无奈
qhq3c89
qhq41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黄河打硪号子

左 文

中牟黄河打硪号子流传在中牟沿黄的万滩、雁鸣湖、狼城岗等乡镇,以万滩为主。硪是一种类似夯、但又比夯自由的由10人操作砸实地基的劳动工具,主要用于盖房和构筑堤防。打硪号子则是打硪人为了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宣泄情感,鼓足干劲而演唱的一种民歌。

硪在中牟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学士刘统勋、协办大学士兆惠奉旨在杨桥(今万滩镇)沿黄复堤,他们广泛动员民工上堤劳作,动用的主要工具之一就是硪。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修复黄河大堤,曾上了120盘硪。夯打起来,号声、硪声混成一片,惊天动地,劳动场面极为壮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除了打堤以外,老百姓盖房,普遍用硪打夯。

目前,共收集整理出打硪号子14首。

打硪号子的面世是非常珍贵的。其一,它填补了黄河无号子的空白,丰富和完善了黄河文化;其次,世界史的河流文化一般都是船工号子,而无其他劳动号子,打硪号子的出现填补了世界河流文化的一项空白,是绝无仅有的。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民间音乐价值、文化价值、民族价值和社会价值。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打硪号子面临失传的危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硪已经退出社会生活,会唱打硪号子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已经极难寻觅。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保护,亟需继续挖掘和完善,刻不容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