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钱紧着百姓花
登封开展文艺下基层活动
海宁皮革城落户中牟绿博文化产业园
老郑的柿子缘
中牟今年要建48条生态廊道
巩义今年民生改善
项目投入超25亿
新郑多举措治理空气污染
新郑八项举措鼓励
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新密多措施严防节日腐败
登封为困难群众送春节礼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郑的柿子缘
霜降刚过,崔庙镇里村民就开始制作柿饼。(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孙艳艳

老郑说,当地人也都喜欢“喝”柿子。柿子成熟后,存放数天软化成“烘柿”。拔下柿蒂,在柿蒂开口处慢慢地扯开一点皮,用嘴轻轻地一吸,凉丝丝滑溜溜的果肉就带着独特的甜味进了口中,只剩下一张薄薄的柿子皮,那感觉奇妙无比。

寒冬腊月里,正值柿饼销售季节,在位于荥阳市崔庙镇郑岗村的联强柿子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忙着把装箱的柿饼往车上装,准备销往河北、北京等地。荥阳市联强柿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延占笑呵呵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老郑种柿子已经有17年了,他家有18亩柿树,今年鲜柿子产量3.6万公斤,加工柿饼4000多公斤,柿子醋10吨,今年光卖柿饼、柿子醋就有近10万元的收入。

老郑是崔庙镇较早成规模种植柿子的农户之一。老郑一边摆弄着柿饼一边向记者讲述他种柿子的经历。1997年以前老郑干过十来年的糕点生意,那时候虽然赚的钱也不少,但是老郑觉得郑岗这一带祖祖辈辈都以种柿子为生,为什么不围绕柿子产业来干点啥呢?

1997年老郑开始了自己的种柿之路。为了提高产量,他天天泡在地里,研究改良品种,四处学习育苗、嫁接等栽培技术,有时候两天要跑三个省。老郑还玩笑地说:“那些年苦没白吃,如今我成了种柿子的大半个行家了,我嫁接的柿树成活率能达到99%,我酿的柿子醋本身就是招牌。”

走进老郑家的院子,一股浓浓的醋香扑鼻而来,院子里的十几个大缸盖得严严实实的,老郑说这里边都是他酿的柿子醋。荥阳酿造柿子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崔庙镇最为突出。当地人有自己酿醋的习惯,每年柿子成熟的时候,摘下柿子放进干净的醋坛里,封上口后放在一间避光的小屋里,就进入了自动发酵的过程了,这个过程一般都需要8个月的时间,经过秋、冬、春三个季节,到了夏初,醋就算是酿成了。

再往楼上走,是老郑捂柿饼用的架子,上下一共五层,通风条件好。老郑告诉记者,作为柿子的主产地,这里的村民每年过了霜降都会大规模的制作柿饼,而做柿饼是很有讲究的。“做柿饼曝晒、捂汗、吹风、出霜每个环节都忽视不得,柿子只有软化、糖化后,制出来的柿饼才甜。”老郑说。

柿饼制成以后,外面所生一层白色粉面,叫做柿霜。把柿霜打下集中加工,注入圆形模具之内使之凝固,呈灰白色,便成霜糖,是解热清暑的良药。2009年,荥阳柿霜糖制作技艺成功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