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聚焦省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吹响郑州治霾“集结号”
加快武西高速连接线建设
说民生 讲措施 谈展望 话发展
新媒体公共服务智能
终端大屏入驻省两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
说民生 讲措施 谈展望 话发展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李 娜 张乔普 武建玲

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总目标,2014年我省将有哪些新举措?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迎来怎样的“春天”?保障民生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面对连续多发的雾霾天气,我省又将如何应对?昨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主题为“深化改革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记者会,上述问题成为记者们关注的热点、焦点。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及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航空港区今年做好四件大事

记者:去年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建设的开局之年,工作有哪些亮点?今年实验区建设方面还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

李克(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去年,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各项工作比较突出的是“三个建立”、“三个启动”。“三个建立”即建立了管理体制、完整的规划体系、政策体系,“三个启动”即大枢纽建设启动、大物流发展启动、大产业培育启动。

今年是实验区全面实施各项规划,加快推动项目建设,为今后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初步考虑,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四件大事”,推动“四个提速”。抓好“四件大事”:一是全面掀起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高潮,力争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确保2015年全部建成;二是完成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实现“1435”目标,即客运达到1400万人次、货运达到35万吨,力争货运量进入全国十强;三是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在抓好在建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开工建设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比去年翻一番;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力争新签约重大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超过 1500亿元,智能手机产能达到1.5亿部,引进1~2家知名物流集成商。推动“四个提速”:一是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速,加快“米”字形快速铁路网、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郑州地铁2号线南延工程建设;二是推动航空物流发展全面提速,开工建设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核心节点和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加快建设航空物流产业园,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规模化运营,推动郑欧班列常态化、多元化运营;三是推动起步区建设全面提速,加快南部和北部两个功能片区的起步区建设,力争南部起步区形成以高端制造业为主体的集聚发展态势、北部起步区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以空港核心区为中心、南北呼应发展的大开发格局;四是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加快“环形+放射”内部路网建设,建成一批水、电、气、暖配套工程,开工建设生态水系工程,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更好地服务项目入驻和吸引人口集聚。

五措施推进“平安河南”建设

记者:2014年,围绕平安河南建设,我省公安机关推出哪些举措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在民生警务方面还将有哪些措施?

王小洪(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2014年,我省公安机关坚持“三个第一”的理念,努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群众第一,任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按照群众的意愿,要按照群众是否满意来展开;基层第一,就是要把基层基础工作搞扎实;民警第一,就是要严格管理,同时又要科学地安排警力,保障民警的合法权益,从优待警。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队伍的正规化建设,要建立一支信仰坚定、作风过硬的公安队伍;二是执法规范化建设,要预防防止发生冤假错案;三是警务信息化,借助新兴科学技术和媒体,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应用水平;四是防范社会化,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动员组织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五是服务便民化,今年要继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把这些事情都办好。关于民生警务,一要保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要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三要严格执法,全面落实执法责任终身制。

争取国家编制中原城市群规划

记者:今年我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哪些打算?将采取哪些措施?

孙廷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围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当前我们正在编制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将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二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中原城市群建设。争取国家尽快编制中原城市群规划,加快构建以“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为重点的快速交通网络,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美好期盼。四是加快推进户籍、资金、土地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幼儿园到研究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记者:我省的教育公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朱清孟(省教育厅厅长):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基础。下一步,我省还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一要通过抓发展来促进教育公平。争取三年后能够使我省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二要通过抓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公平。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向特殊的群体倾斜,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区域和城乡的差距。三要通过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从学前教育一直到研究生教育政府资助政策的全覆盖,确保河南每一个学生都不能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四要通过完善制度促进教育公平。要进一步完善小升初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办法,杜绝违规招生,实行阳光招生。五要通过抓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通过信息化使农村的孩子、偏远地区的孩子都能够通过信息化这样的平台和条件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希望省外资金投资养老服务业

记者:河南是人口大省,我省民政部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养老事业发展?

冯昕(省民政厅厅长):我省现有老年人1300多万,占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13.8%,应该说是老龄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且我们是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准备工作不足,养老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就是两个方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养老机构的发展。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协调推动政策的落实,同时搞好宣传发动。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业,需要社会各方面更多的了解和支持。媒体对养老服务业越来越关心,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作为民政部门,我们也有义务去宣传,吸引更多省外、境外的投资者来投资养老服务业。

记者:下一步我省财政部门会对城镇化建设提供哪些支持,有什么样的计划?

钱国玉(省财政厅厅长):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找准财政的着力点,在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一是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发挥好金融机构的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引导各地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把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畴,增强农民进城意愿。三是支持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研究完善财政的政策体系,今年我省将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对试点地区省财政将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然后在现有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财力予以支持。四是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支持“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建设,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多渠道、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公租房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支持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

记者: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更高质量就业,今年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杨盛道(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2014年,紧紧围绕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实施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工程,重点从五个方面提高就业质量:一是抓好青年就业。重点做好全省5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其中应届48万)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二是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重点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转换和能力提升,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三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四是抓好重点部位就业。围绕三大国家战略,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重点保障180个产业集聚区,特别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用工需求。五是抓好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确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任务,保持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城镇要新增就业100万人

记者:我省已经采取或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治理雾霾天气?

张庆义(省环保厅厅长):2014年是“河南蓝天工程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我省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大力度,持续推进。一是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计划完成31台总装机1202万千瓦燃煤机组锅炉烟气脱硝治理,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等9个省辖市完成燃煤机组锅炉烟气除尘设施提标改造。二是遏制城市面源污染。计划要求各省辖市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三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计划严格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郑州等9个省辖市要率先淘汰2005年前注册的“黄标车”。四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性服务业健康发展,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坚决遏制产能过剩产业盲目发展,减少污染排放,促进转型升级。

郑州要率先淘汰“黄标车”

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

记者:2014年我省新农合将有什么新的举措?

李广胜(省卫生厅厅长):新农合制度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2014年,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便民惠民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补偿政策。2014年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进一步降低住院报销起付线,扩大门诊慢性病补偿范围,完善重大疾病保障政策。二是扩大大病保险试点。在郑州、新乡两市试点基础上,再选择洛阳、安阳等15市开展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对参合人员住院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超过起付线部分,由大病保险按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再补偿。三是积极探索跨省即时结报。我省新农合平台已在全国率先与国家级平台实现对接,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跨省即时结报,使参合农民就诊住院和报销结算更加方便。四是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以总额控制为基础,统筹推进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新农合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