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聚焦省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快河南金融机构创新发展
代表委员建言 畅谈“四个河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快河南金融机构创新发展
——访省人大代表李伏安
代表委员访谈

“为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河南,河南金融机构一定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加快金融机构创新改革,尽快组建我们自己的金融机构。”昨日,省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伏安再次认真研读完《政府工作报告》后,针对未来河南金融业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力争新组建的省级银行开业运营,这为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认为,我们要组建的银行不能只是省属银行,而是更加开放的省级银行,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伏安还认为,在全省城镇化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进程中,需要大量金融机构,各地政府在运用财政手段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金融手段和新的金融工具建立更加宽广的融资平台,值得大家深入研究和思考。他建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优化全省金融环境,使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金融协调发展,只有拥有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才能吸引更多资金投资河南,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打通金融“大动脉”。

盼我省早日获批建脐带血库

——访省政协委员李少卿

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省政协委员、省干细胞库董事长李少卿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河南尽快获批建设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有“脐血银行”或“生命银行”之称。目前全世界已建起数百个脐带血库,仅美国就有90多个。我国目前共有7家,河南、江苏、辽宁、重庆、陕西等5省市还在积极申报筹建。

“我省建设脐带血库符合我国脐带血库设置规划政策和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而且优势明显,十分必要。” 李少卿说,“优势”主要体现在:全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每年出生人口约120万,脐带血干细胞资源极为丰富;我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制备技术已成熟,郑大一附院、省肿瘤医院以及省血液病研究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河南中科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已熟练掌握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制备技术。“必要性”体现在:我省是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高发区,血液病患者约有31.6万,每年上千血液病患者在寻找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在我省设置脐带血库尤为必要。

当好县域经济排头兵

——访省人大代表马富国

“这次,我们10个省直管县(市)首次单独组团参会,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不少代表都在思考:今后,我们该如何做好深化改革方面的先行者,如何当好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重任。”昨日,省人大代表、永城市市长马富国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他告诉记者,10个省直管县单独组团参会,有利于各直管县相互交流,借鉴学习各自先进经验。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都在谈论如何实现“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进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此次参会,我带来了10条建议,这些建议涵盖了改善民生、加快省直管县平台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等多个方面。”马富国告诉记者,关于省直管县的平台建设是他当前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些平台建设将关系到直管过程中的管理衔接、信息交流等多个具体环节。

“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永城相继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小麦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多个荣誉称号。今后,我们将发挥地缘优势,呼应南北,对接周边,加强与皖苏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努力把永城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谈及未来发展,马富国信心满怀。

提高我省协同创新效率

——访省政协委员李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培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部门,着力解决创新链条和创新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协调、不适应、不配套,使参与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创新能力。”昨日,省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院长李倩向记者谈起了协同创新的话题。

李倩认为,目前我省协同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投入不足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她提出五条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参与,提高协同创新效率。可以考虑在政府和高校间建立协同创新专项联席会议制度,让高校科研人员参与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布局和谋划。二是完善协同创新政策体系,研究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三是构建协同创新评价体系,纠正高校、科研院所重视课题研究轻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倾向。四是积极引导银行、保险、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支持产学研合作,建立多元化协同创新投入体系,同时加快建设风险投资体系。五是探索产学研合作机构或平台的运行和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为港区建设“添砖加瓦”

——访省人大代表张志华

“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这对河南的发展来讲,也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港区必将带动河南省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省人大代表、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华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要全面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其中,要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加快高端产业集聚发展。“这对我们来讲也是很好的发展机遇。”作为一个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的带头人,2013年,新大方研制的中国最大的飞机牵引车已经下线,今年,该公司研制的集装箱装载车也将在航空港区投入使用。“我们将以航空港区的发展为动力,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助推港区建设,同时努力拓展海外市场,让郑州企业更多地走向世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做强工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张志华建议,在调结构、促发展的同时,要科学规划、制定工业发展蓝图,让一些企业能够软着陆、平稳转型。

加大智慧居家养老扶持力度

——访省政协委员黄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事业。“目前97%的老年人居家养老,只有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希望政府加大智慧居家养老的扶持力度。”省政协委员、河南金马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97万人。预计到2015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79.42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

黄涛2013年开始投身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业,成立了郑州金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手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以及具有呼叫中心功能的智能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孤寡、空巢老人提供定位、一键呼救、日用品配送、家政、医疗等便民服务。

“智慧居家养老可以纾解老年人的孤独感,降低老年人的养老成本,还可对发病的老年人及时给予救助。”黄涛说,“戴了智能手表的老人摔倒后,只要按下呼救键,救助系统就会启动,并通过语音提醒路人放心救助,录像、录音功能同时开启,这就避免了救助摔倒老人可能遭遇的纠纷。”目前,武汉、南京的智慧居家养老走在了全国前列,他希望我省能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智慧居家养老的支持力度,希望社区能在用房等方面给予支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