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进一步完善提升长效机制
创造社会治理体系的“郑州样本”
伊朗开始按协议
停产20%浓缩铀
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苏醒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苏醒
发射升空10年后将于5月抵达目的地

据新华社巴黎1月20日电(记者 黄涵)欧洲航天局20日宣布,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格林尼治时间当天10时(北京时间18时)按计划苏醒,地球控制中心预计将在7个半小时后收到探测器传回的首个信号。

欧航局的电视直播显示,“罗塞塔”上装备的闹钟让探测器的电脑启动,跟踪导航系统开始逐渐升温,大约6个小时后恢复正常工作。随后,“罗塞塔”向地球发送信号宣告“醒来”,信号预计将于格林尼治时间17时30分至18时30分(北京时间21日1时30分至2时30分)收到。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发射升空,任务是在2014年追上“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并在彗核上着陆、探测,寻找与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有关的信息。如果一切顺利,“罗塞塔”将成为人类首个近距离绕彗星运行并在彗星表面投放登陆器的探测器。

“罗塞塔”彗星探测大事记

“罗塞塔”于2004年发射升空,由于动力系统不足以将其直接送往彗星,探测器采取借助地球和火星引力的方法,4次调整速度和轨道,迂回抵达目标彗星,这一过程耗时10年。

2005年3月,“罗塞塔”首次借助地球引力改变速度和轨道,并于2007年分别向火星和地球“借力”调整飞行。2009年11月,“罗塞塔”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飞掠地球,借力调速变轨。在此期间,它也对火星和沿途遇到的小行星进行观测。

2008年9月,“罗塞塔”近距离飞掠小行星“斯坦斯”,用所携导航相机及光学和红外成像系统对其进行全方位观测,并将数据传回欧航局。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小行星的成分和形成过程,充实有关太阳系历史的知识。

2010年7月,“罗塞塔”近距离飞掠小行星“鲁特西亚”,并传回首批高清照片。观测结果证实,这颗小行星是个不断旋转的长椭球形天体,其表面布满陨石坑,说明它曾多次遭受剧烈撞击。

“罗塞塔”使用太阳能。从2011年6月开始,其运行轨道逐渐远离太阳。为了节能,欧航局命令它在此后两年半里“深度睡眠”,仅剩加热装置和闹钟系统继续工作。

经过31个月休眠后,“罗塞塔”的轨道重新接近太阳。2014年1月20日,探测器的闹钟系统依据欧航局指令,按时启动探测器上的重要系统,使其重新工作。

按计划,“罗塞塔”将于今年5月飞抵“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附近。今年11月,“罗塞塔”将向该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此后,着陆器将紧紧附着在彗核上,一同飞向太阳,从而观察彗核物质如何在阳光作用下蒸腾喷发。预计,此次探测任务将于2015年12月结束。

“罗塞塔”质量约3吨,装备10个科学探测仪器,将分析彗星的化学成分及其电磁和引力等特性。它投放的着陆器将在与彗核“对接”后,探测其表面和表层以下的物质成分、硬度和密度并拍照。这些数据将通过跟随飞行的“罗塞塔”传回地面。

据新华社巴黎1月2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