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3c178
lh3c171
lh3c13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列子故里雨中行

马承钧

霏霏秋雨中,如约来到郑州东30里外的圃田乡大孙庄,此地是战国前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寓言大师列子的故乡。

列子文化研究者、列子小学校长吴建增冒雨在村口迎接,径直引我来到村北,打开一个古式砖门,说:“这就是列子墓园。”

迎面是一座赑屃驮着的三米多高的大理石碑,上刻列子浮雕像,顶端镌太极图。墓园窄长,宽不过六七米,长约四十米,甬道两边植两列松柏,在雨水冲洗下更加葱翠欲滴。墓前立有一碑,上镌“郑国时人列子之墓”,两旁有一联曰“隐居圃田四十载,泽林神州八方人”,横批“古今仰止”。旁有两块古碑,上镌:“先源列御寇之墓”,系明代所立;另一块书“仙人列子之墓”,是民国二十三年所立,有些风化了。

吴校长说,从前这里前有潮河,后有丘陵,四周枣树成林。附近曾有列子祠,年久失修,明万历八年(1580年)监察御使苏民望巡视河南途经圃田,得知此地为列子故里,遂命奉直大夫知郑州事许汝升重建祠堂,立“重修列子祠记”碑,惜“文革”中被毁……

余见墓园四周散落着二十余通石碑,有当代名诗人贺敬之的“中国列子碑林”,97岁老革命李锐先生墨宝“翰苑千秋”,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手书“愚公移山造福中国”,及朱忠宝、唐玉润、黄居正、张海、唐国强等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的题刻。吴建增不无迟疑道:“如今墓园只剩下半亩,大批刻好的碑石只好暂存仓库,将来墓园扩建后才能算真正的‘列子碑林’呢!”

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感到阵阵寒意,想起列子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和“御风而行”的形象,又觉得温暖了许多。吴校长说:“列子在老家待了四十年,潜心学问,终成一代大家。他留下的《列子》八卷,即《冲虚经》,是道家经典著作,书中134则哲理散文、民间故事和寓言传说,至今不乏教育意义!”

随老吴到学校看看。门额“列子小学”四个金字赫然醒目,院中央立一巨石,上镌“高山流水”,笔力遒劲洒脱,为著名书法家朱忠宝手迹。抬头前望,“追寻梦想,享受教育”八个红色大字高竖屋顶,乃民进中央副主委、秘书长朱永新所提。校园宽阔,呈四方形,课堂里书声琅琅。除教室和教研室外,另设有“国学馆”、“书画院”、“民乐馆”、“手工坊”,令人耳目一新。

“列子文化长廊”是校园的一个亮点。师生们将《小儿辩日》《愚公移山》《高山流水》《杞人忧天》《歧路亡羊》《列子学射》《九方皋相马》等列子寓言绘成图文并茂的壁画,深受孩子欢迎。“列子寓言能开启人的心智,给孩子以启迪和教育,引导莘莘学子珍惜光阴、刻苦学习、树立远大抱负……”吴建增说,他们编印出一套《国学·列子选读》课本,拟向全市推广,让更多的郑州人知道咱们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祖宗。

雨中凝望碑石上“高山流水”四字,感到别有韵致。恰巧学校“民乐馆”里传来古筝缠绵的旋律,一听,弹的正是中国十大古曲《高山流水》,不由想起《列子·汤问》里大音乐家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其歌颂的正是博大真挚的人性之光!

吴建增道,该校原为乡村小学,经有识之士呼吁2010年5月正式更名“列子小学”。我说:“郑州是中华文明腹地和八大古都之一,列子是郑州一张文化名片,列子故里有一所列子小学可谓天经地义。只是列子墓园面积太小,又被挤在厂房的夹缝中……”吴建增道:“上级对此也很关心,今年初有关部门已制定出《列子墓园保护规划暨展示方案》,准备对列子遗迹进行保护性开发,计划园区总占地195亩,墓园为30亩……”

秋雨中回望绿树掩映的列子故里,忆起一位哲人“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之言。我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对列子文化予以适当包装和宣传,不无意义。列子云“圣人之教,非仁则义”,相信列子小学和未来的列子文化园区会不负众望,“御风而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