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品味父爱
别揭孩子的伤疤
不爱只是一转眼
一句话的坚守
没有人值得你恨
谢谢你的失约
学会独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品味父爱

刘奔海

做了父亲,才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父爱的悲凉。

记得儿子出生的那个晚上,我和母亲焦虑地等在产房外,直到听到那“哇”的一声大哭,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那些天,我有事没事就趴在床上,看着儿子的小模样,我在心里一遍一遍默念:这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儿子!我对着他笑,对他做着鬼脸,心中的甜蜜和幸福真是无以言表。

转眼,我的儿子已经十岁了,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我不知道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怕我的,大概是从我第一次责备他起;我也记不起第一次责备他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但我一定是觉得他可以听懂我的责备了。也许就从那一刻起,我的父爱便笼罩了一层悲凉的气氛。我开始把对儿子的爱包裹在严肃的外表之下,总是端起父亲威严的架子训斥责备儿子,似乎觉得这样才像个父亲;儿子也一天天地越来越怕我,我们父子之间的亲昵一天天淡去。

等到孩子上了学,我对孩子的责备更是成了家常便饭,有时责备会升级成嘶吼,甚至把自己气得浑身发抖!几乎再也没有给过他笑脸,就算他考试考了一百分,我也是淡淡地表扬一句,随即便加重语气,提醒他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妻子和我的教育方式则截然相反,她主张鼓励,哪怕孩子一点小小的成绩和进步也会搂着儿子夸赞道:“儿子真棒!”看到他们母子温馨的场面,我真是羡慕,但作为父亲的责任和使命又不得不使我狠下心来。

有次,翻看儿子的语文课本,看到里面有这样一篇课文《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母亲兴奋地夸赞说“精彩极了”,而父亲看了后却说“糟糕透了”!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当“我”长大后并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后,才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给我鼓励,还有个严厉的父亲加以平衡,以免把我引入歧途。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就这样告诫过我们:“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谁都爱听夸赞,可父亲注定不应该是那个夸赞的角色。

那天中午,儿子又做错了一件事,在我看来是一件必须严肃对待的事,便大声地训斥了儿子。这时,正在厨房做饭的妻子马上过来,搂着眼泪汪汪的儿子训斥我:“孩子现在还小,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看你现在吼他,他不敢反抗你,等他长大了你看他还会听你的!”我的心头一下子涌起一阵悲凉,我想到了我和父亲的关系。小时候,我的父亲也是一位非常严厉的人,常常因为我的一点小错误批评半天,甚至会大发雷霆。我一天天长大了,对父亲的畏惧感也一天天地淡化。青春叛逆期的我越来越反感父亲,我不愿和他说话,更不愿听他给我谈人生、讲道理,我甚至敢和父亲顶撞。只要一听到父亲和母亲吵架,我会立即站在母亲一边和父亲怒目相向!

想到父亲,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我是不是也会步父亲的后尘?

我曾几次试图亲近儿子,可我发现我变得不像是父亲,倒像是个狼外婆!

如今,我已进入不惑之年,才真正开始理解父亲,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闲聊。而父亲已老态龙钟,反应迟钝,走路需要人搀扶,吃饭掉得桌上地上都是——他已经丧失了一个男人在家中的真正权势。虽然,有时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的严厉和苛刻还隐隐有点耿耿于怀,但一想到他将不久于人世,心中所有的怨言都烟消云散。偶尔父亲还会发一下脾气,但他也知道这种发脾气再没有任何威慑作用,只剩下一点像小孩子一样的任性和抗议。

电视上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在一次吃饭时,把盘子里剩下的两个饺子装进衣袋,儿子看到父亲这样,忙阻止老父:“爸,你这是干啥呀?”没想到痴呆的父亲却含含糊糊地说:“这是带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

也许融洽和谐的父子关系只存在于儿子还在襁褓之中咿呀学语、什么也不懂的时候;或者等到父亲到了风烛残年、需要儿子来关爱呵护的时候,而更多的时间父子则是一对冤家,但父亲对儿子的爱一刻也不会改变,且无怨无悔。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