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之后看执行
连环套
特殊
试题
“鱼死网破”化解不了医患坚冰
公务员该不该加薪
是一道综合考题
站票与座票
同价不同权
放鞭炮的传统也当移风易俗
打车软件“赔钱赚吆喝”无需政府干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特殊
试题

特殊

试题

“请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武汉六中国际部招生的中文面试中,这道“规定动作”让多数先前应变如流的学生“卡了壳”。几乎很少有现场考生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更别提隔代长辈的生日了。当天参加面试的200名学生中,九成学生都被这道题难倒。(1月21日《重庆晨报》)

读罢这则新闻,估计很多人都会很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居然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其实,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你就记得父母的生日吗?

能记住父母的生日,显然是有孝心的表现,不过这不能作为判断有无孝心的唯一标准。能记住当然最好,但记不住,一方面可能与小孩子的个性有关系,性格粗犷可能无心记住,性格细腻则会容易记住,这与是否有孝心没有直接关联。

另一方面,能否记住父母的生日与小孩子的成长规律有关系,每个人都会经历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开始接收道德责任约束的过程。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会逐渐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始懂事”,自然而然也会表现出对父母的关爱,也会开始有意识地记住父母的生日。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记住父母生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中小学生。

孩子是否有心并用心记住亲人的生日,涉及平时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这是不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教育内容呢?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教育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升学重压之下,重智轻德已成普遍现象。在这种教育价值取向下,姑且先不说孩子在德孝方面没有出色表现,在孩子与父母之间,有时连沟通都可能成为问题。正如有专家所言,重智育轻德育的家庭教育可能会使升学率提高,可是若学生不知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使命与责任,到头来仍旧是失败的。这值得整个社会深刻反思并做出改变。

对于很多孩子记不住父母等亲人生日,没必要过度解读,但应从中发现我们教育的短板,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应加强责任感和感恩心的培养与塑造。“记不住父母生日”不仅是孩子的难题,也是一个出给全社会的难题。

高亚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