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路灯照亮行人路 网格赢得群众心
基层风采
农时农事
七日谈
建设靓丽乡镇 打造“花园新村”
加强古枣树保护
春节假期新郑景区
接待游客近8.5万人次
myb4234
myb4235
tba10b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七日谈

“年味儿”都去哪儿了

翊 然

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随着归乡人返程、学生陆续返校、企业相继开工而落下帷幕。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与一般的黄金周无异,结束了一年的紧张工作,好不容易盼来的七天假期,能够好好地休息一下恐怕是人们心中最向往的事,对于过年的“节目”也都懈怠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抱怨“过年没意思”,那我们的“年味儿”到底去哪儿了呢?

小时候,离过年还有一个星期家人就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只有过年那天才许穿;以前过年,家人牵着小孩的手转一圈,兜里就会塞满糖果和压岁钱;以前过年,除夕随着春晚的倒计时放鞭炮迎新年,生怕错过了午夜12点整的那一秒;以前过年,在包的饺子中放一两个分钱,家人一起看谁能吃到里面的“福钱”……

想起那句老话: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饺子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过年的印象除了传统的串门拜年外,剩余的基本就是流水席似的美味大餐,各种应接不暇的聚会,看似欢畅淋漓,其实只会让人身心疲惫。

说起“年味儿”,有人会说,多办点春节庙会,多组织点文艺演出,让群众从家中走出来,很多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其实,营造春节气氛可以有多种方法,但真正需要解决的,则是民族文化传统继承与民间社会的风俗再造等问题。

“年味儿”可以走去,也可以回来;“年味儿”可以淡,也可以更浓。时代的变化让人们的思想也跟着在变化,不同的思绪带给人的是不同的感受,当你感叹“年味儿”都去哪儿了的时候,何不多陪陪曾经给你美好春节回忆的家人?其实,在笔者看来,“年味儿”是心,“年味儿”是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