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6版:经济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 日前,《投资时报》根据公开数据制作“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在这份显示地方政府财力的榜单中,郑州以720亿元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位列“省会城市20强”第7,全国第16名,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二。河南仅郑州一个城市上榜。 按城市级别设分榜单 根据统计,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重庆、苏州、广州、武汉、杭州、成都位居“2013年中国城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强”前十名。但专家表示,不同行政级次的城市规模不同,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绝对数量的多少。城市所辖区县有多有少,所辖区县越多,城市规模越大,财政收入越高。比如榜单中排名第五的重庆市。援引自重庆市政府网的资料显示,其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是中国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之一。这样的城市规模,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3年全年为1692亿元人民币)自然也会高于行政辖区较小的成都市(2013年全年为898亿元人民币)。 指导专家认为,按照财政收入绝对规模进行城市排名,固然能够更确切地反映地方发展情况,但也应考虑到不同行政级次城市的可比性问题。为此,评选方按照城市级别制作了分榜单。在省会城市20强排名中,广州、武汉、杭州、成都、南京、沈阳、郑州、长沙、西安、济南位居前十位。在非省会城市榜单25强中,深圳、苏州、大连、宁波、青岛、无锡、厦门、南通、鄂尔多斯(8.15, 0.04, 0.49%)、佛山跻身前十名。 特色城市异军突起 而在50强的排名中,个别城市的入榜似乎令人意外。比如山东省潍坊市。2013年,潍坊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3.9亿元,位列第33位,超过长春、贵阳等省会城市。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但潍坊更是一个工业强市。当然这也得益于潍坊市的县域经济更为发达,长期以来都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模式。 还有诸多类似潍坊这样的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比如江苏淮安,是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已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再如山东济宁,是国家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全国三大抗生素生产基地、著名的煤化工产业基地。这些新生力量进入50强,实属情理之中。 广州第三地位不保 从区域分布来看,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代表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依然是这份榜单上的佼佼者。值得注意的是,天津近年来GDP增速一直位列全国前列,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也随之跻身榜单第三名。 一直以来,广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城”。但过去几年,天津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广州市领导人的警觉,他们称,广州的“第三大城市”地位有可能不保,关于广州与天津谁是“第三城”的争论也由此而来。从这个榜单来看,至少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方面,天津已经连续数年稳坐全国第三把交椅。 榜单中,前十名城市与GDP排名情况一致,说明榜单排名与GDP有正相关性,GDP越高的城市,财政收入越高,排名也越靠前。财政收入来源于经济基础、分配体制等因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和税收体制会对一个城市的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东部优于中西部 榜单中,前十名城市与GDP排名情况一致,说明榜单排名与GDP有正相关性,GDP越高的城市,财政收入越高,排名也越靠前。财政收入来源于经济基础、分配体制等因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和税收体制会对一个城市的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从入榜城市所在地域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东部沿海、沿江城市,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如上海、天津、苏州等。中西部地区一些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比如武汉、成都、郑州、长沙、西安、昆明、乌鲁木齐、南昌、贵阳、太原等,也挤入了全国50强名单。 在50强榜单中,江苏省有9个城市入列,山东省有6个城市进入,浙江省有5个城市,广东省有4个城市,福建省有3个城市。这5个省份的城市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而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广西等西部省区则没有城市入榜。 (投资时报)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