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知味
新书架
郑州地理
文史杂谈
年画故事
绿城杂俎
随笔
lh421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城杂俎

元宵节与情人节

胡小明

元宵节的主题是“闹元宵”——吃元宵和观花灯。元宵又叫汤圆、汤团,吃元宵意味着阖家团圆、生活甜蜜,具有不可复制的象征意义;观花灯源于两汉、盛于唐宋,它由“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的宗教礼法演变而来,早在汉武帝时就成为传承千古的全国性重大节日了。

李商隐在《观灯乐行》诗中写道:“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天上月光和地上灯火铺满京城,欢庆的车水马龙把大道都挡住了,作者虽然未能亲临现场,也无缘参加乡民的“赛紫姑”活动,唐代上元夜“蜃楼海市星落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闹花灯盛景却由此可见!

笔者浏览千古诗词,深感古代元宵节的人文情怀,甚至觉得客观上它扮演了“情人节”的角色。人们涌上街头观灯、猜谜、看表演,“春灯万点春如海,衣香人影何纷纷”、“楼台上下火照火,车水马龙人看人”,这一狂欢场面正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情千里来相会”的绝佳机会!

大家耳熟能详的欧阳修(一说朱淑贞)《生查子》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人约黄昏后”和“众里寻它千百度”两个经典镜头,描写的不正是情人幽会的情景么?

中国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未婚女子必须遵循“三步不出闺门”的家训,更遑论接触异性、追求爱情了!但元宵夜却是破例的,女孩子尽可大大方方走出家门挤进人流观花灯、看演出,并利用此时悄悄物色情侣,与意中人幽会。

元宵节为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提供了这样一个“春宵一刻值千金”的爱“平台”,这在重视“三纲五常”的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件很令人欣慰的幸事。可惜这种萍水相逢和短暂接触,实在是来去匆匆稍纵即逝,故而欲由此物色意中人、继而“私订终身”的成功几率是微乎其微的。难怪欧阳修还写过一首“失恋诗”云:“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去年上元夜萍水相逢的心上人早已无影无踪,思念之痛令人愁肠寸断泪满衣襟,读来就让人扼腕了!

福建有一出传统剧目叫《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说的是泉州才子陈三,送兄嫂去广东上任,元宵夜途径潮州,在灯会上与美丽的黄家千金黄五娘邂逅,一见钟情互相爱慕。贪财爱势的黄父却将五娘允婚富豪林大,五娘坚决不从。陈三乔装磨镜匠人进入黄府与五娘幽会。陈在磨镜时故意将镜摔破,借口赔宝镜卖身为奴。后林大强娶五娘,陈三和五娘得丫环益春相助,私奔回泉州。还有一出川剧《春灯谜》,描述贫寒书生宇文彦与四川节度使韦初中之女韦文凤元宵夜因赏灯、猜谜互生爱慕,经历种种波折最终喜结秦晋的奇缘。至于“破镜重圆”的成语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了:南北朝时兵荒马乱,南朝后主陈叔宝之妹乐昌公主陈贞与驸马徐德言被迫离散,临别时双双约定各持半块铜镜于来年元宵夜在花灯下相会,两人流离颠簸受尽磨难,终在三年后的元宵夜破镜重圆!

元宵节闹花灯浓缩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人性魅力,当我们偕亲人观赏流金溢彩五光十色的花灯,重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一定会有别样的温馨与欣慰,那璀璨的灯火正在为普天下炎黄子孙深深祝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