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年画故事
lh4216
lh422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马年习俗趣话

王晋平

2014年是我国传统的农历甲午马年,民间亦称为木马年或绿马年。马年来临之际,我们来说一说我国民间一些和马有关的习俗活动。

四时祭马的传统仪制

在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盛行春祭马祖,马祖又称为“天马四”,据说是天上的房星(二十八星宿之一,又称为龙马),马之生者,其气实本诸此。夏祭先牧,教人养牧之法。秋祭马社,冬祭马步,以保佑马不受危害。据史载,这一活动最早在周朝便有了四时祭马的仪制,到了隋、唐之际,其风尤为盛行;至宋代还要祭白马神,并于每年6月23日祭马神庙(此日又是传说中的炎帝祭日)。民间有马王爷的神话传说,据传他有三只眼,受业于太惠尽慈妙乐天尊,凡风雷龙蛇馘鬼安民之术,无所不精,神通广大。故旧时我国马王庙甚多,香火亦盛,百叩百应,其根源都是人们对马的崇敬,祀求马带给人们美好幸福的生活。

福建闽西地区的竹马戏

在我国福建省闽西山区及闽南沿海等地的乡村,有种民间文艺活动叫竹马戏,至今仍在演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竹马戏是以竹制马为道具的乡土戏。竹马主要以竹篾扎制而成,外面蒙绸布或纸,有多种多样的颜色。演出时,演员都骑在竹马上。竹马头的前一节挂在扮演者面前齐腹高处,马的后半部分挂背后齐腰椎处,看起来就像骑在马上。当表演者舞动竹马,仿佛马在奔跑,形象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具有浓厚的乡间风俗气息和民俗文化内涵。而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临时编的反映世事人情、风俗习惯的内容,也演出昭君出塞、西游记、水浒传等神话传说故事的精彩片断,因此,高度的艺术手段与抽象的艺术形式才有这样长久的生命力保留下来,长演不衰而受到群众的欢迎。

藏族群众祭马祈命运

我国藏族群众至今仍保留着放“龙达”的传统习俗,在藏语里“龙”即风,“达”即马,“龙达”直译为“风马”,它的真实含意是命运的意思。每当祭马这天清晨,剽悍的男子汉们登上高山,将龙达(印有骏马图案的许多张十几厘米见方的纸)撒出去,让晨风将这些方纸片带到远方,以寄托吉祥如意的祝愿。相传龙达是孔子发明的(藏文称孔子为贡则·尺杰加布,即智慧大王孔子),最初是祭祀死者的用品(象征牛马实物,类似今日的烧纸钱、纸马),后来才成为人们祈求命运的象征,希望它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给人们带来美好幸福生活。

儿童骑竹马游戏

在我国民间,有一项历史悠久的儿童骑竹马游戏,是儿童仿效成人骑马而创造的娱乐活动。游戏时以一根短竹竿置于胯下,手执竹竿一端,两腿奔跑作骑马状,场面生动有趣,受到儿童们的欢迎,至今仍在民间流行。据载,这项活动早在汉代即已盛行,《后汉书·郭信传》道:“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可见参加骑竹马的儿童成百上千,成为儿童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宋代陶枕亦绘有儿童骑竹马的游戏图,生动反映了儿童骑竹马的场景。这种游戏有利于儿童增强体质,又开发了儿童们的智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