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设节水型新都市 领衔代表:吴宏伟 现状: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多和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郑州市水资源总量多年的平均值为13.23亿立方米,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178立方米,是全省人均资源占有量的1/2,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0。近期,郑州局部地区遭遇的罕见大旱给市民敲响了警钟,保护和有效的利用紧缺的水资源,建设节水型新都市是郑州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议:首先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节水理念;按照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严格禁止已淘汰的高耗水工艺和设备重新进入生产领域,制定设备用水标准和限额;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多修建雨水集蓄设施,减少雨水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积极鼓励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新建住宅小区中安置中水收集、中水处理装置,鼓励市民采取中水清洁、冲厕等;分质供水,将原水或沉淀水用做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及部分高品质工业用水由城市供水系统供应,将污水处理后作为市政用水等。 废弃矿山环境整治不可忽视 领衔代表:张遂旺 现状:近年来,全市有计划地进行矿山资源整合,对禁采区内的开山采石企业实施关闭,但是关闭后的露采矿山对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破坏尚未得到解决,部分废弃露采矿山还存在着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隐患,对建设“美丽郑州”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极大。 建议: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国土、公安、安监、环保、工商等部门组成的矿山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出台相应的责任监督与利益保护措施;完善责、权、利分配机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业参与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加大资金投入,从土地出让金和采矿权价款中安排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积极探索以地补绿措施,对治理后可作为建设用地的国有矿山废弃地,实施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收益专项用于矿山治理,将原矿山废弃地复垦为耕地,按市场价有偿调剂使用指标。 让城市道路交通更安全 领衔代表:张志强 现状: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环保、节能、方便的特点,成为一种市民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电动车身份界定“模糊”,介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尤其是车辆上路后的行驶,缺少完备的、有针对性的交通管理规范。正因为缺少有效的执法手段,也导致电动车行驶中乱占人行道、抢占机动车道、无视交通信号灯、逆向行驶、横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致使交通事故频发、影响城市道路畅通,成为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 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我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暂行办法》,将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对电动车驾驶员进行必要的交通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在非机动车道或规定车道上行驶;由交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检测制度,对符合标准的电动车核发非机动车牌照,对不达标车不予核发牌照,禁止上路行驶;对治理交通违规不能只是突击检查,要建立长效机制,严厉查处无牌无证上路行驶,严查电动车占道行驶、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让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 倩 王 红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