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妖魔化打车软件不妥
“流量清零”败诉也有价值
少一些“小眼镜”
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简政不妨从减证开始
“放学后两小时”仍需求解
借口
地铁车厢内
应流动积极的公德
有孝道才会有好家风
晒“权力家底” 释改革红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地铁车厢内
应流动积极的公德

地铁车厢内

应流动积极的公德

刚刚公布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乘客站内饮食最高可罚500元。19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地铁17条线路中只有3条全线禁止站内饮食。此前地铁方面的调查显示,近九成乘客支持地铁内禁食。(2月20日《北京晨报》)

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一顿不吃都会饿得慌。一般情形下,人们吃喝都会选择“正确”的地点,因为有些地点并不适宜人们大快朵颐,一享口福之乐。

地铁站是聚人的地方,亦是散人的处所,人们赶时赶点,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铁车厢是公共空间,因众人扎堆儿,疏密不匀,挤挤扛扛,所以是个格外需要大家相互迁就、照应的临时空间。这一点,也是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所在。

地铁车厢这一公共空间自然不同于私人空间,在私人空间人怎么撒野都可以,那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而公共空间,作为人们日常公共生活的领域,需要的是人的公共意识,就是说在一般的公共领域内,一个人的私行应是无所为的,要循常理、守规则。应当说,公共意识是现代人文明的标志之一。有公共意识,地铁车厢内才会有公共性的确立,才会有和平和谐,才会有井然有序。在地铁车厢内,你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体谅他人等于体谅自己,只有人人都有这样的公共意识,才能实现所有人利益的最大化。

在地铁车厢内吃喝,尤其是带有异味的食物饮品,难免影响其他乘客。有的人意识不到,或是意识到了也要去做,这其实是对周围人们出行生活的干扰,是一种精神冒犯甚至于侵犯。

这样的行为还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譬如,热饮或是烫的食物,容易洒到别的乘客身上,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外,地铁车厢是封闭的地下空间,食物的渣、屑和包装袋,也容易招来蟑螂、老鼠。又吃又喝,影响的是公共空间的良性品质。

在地铁车厢内,应流动积极的公德。人的公德体现,既是具体的,多数情形下还是细微的。公德者何?梁启超先生说:“人人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谓之公德。”在地铁车厢内,不用你吃韭菜盒子的异味侵扰他人,就是私德,和偶遇的他人短暂相处时相善,你就拥有了积极的公德。

近九成乘客支持地铁内禁食,这是多数人在选择私德时,亦选择了公德。其实,在地铁车厢内不顾他人感受,吃吃喝喝,只是个习惯问题。肚子饿了,就吃完再进地铁,免得因为自己的方便而造成他人的困扰。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人人的共识,习惯成自然了。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