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想念,却不想见的人》
读书是福
冬日暖阳
荷包蛋
圈儿里的人
华英月份牌
qhq421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时隔一年之后,刘华清在部署海军装备建设任务时,再次要求重视发展海军航空兵。在就歼击机、轰炸机、舰载直升机、空中加油机和巡逻预警机等海军特种飞机提出研制规划和具体要求后,他突然话锋一转,谈起了航空母舰:

“海军想搞航母的时间也不短了。由于国家经济能力不行,看来90年代以前已没有这个可能了。但是,航空母舰还是要造的。当前应研究如何把岸基飞机发展到海上去,更好地发挥它的作战威力。”

这是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以来,首次就建造航空母舰公开在正式场合表明决心和态度。自此而始,围绕中国海军要不要发展航母、装备什么样的航母、何时建造航母,在官方和民间掀起了一场跨越世纪的旷日持久的热议激辩与论争交锋。其影响所及,不仅引起亚洲各国的高度关注,而且包括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诸强在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都难以置身事外作壁上观。

纵观世界航母发展史,这是一个特例,堪称“奇闻”!

航母,是一个绵延了近百年的中国梦。

可以说,航母的历史有多久,中华民族的航母梦就有多长。航母,不仅跨越时空,跨越世纪,而且也早已跨越海空,跨越军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象征与图腾。

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最早想圆中国航母梦的代表性人物,是一代海军宿将陈绍宽。

陈绍宽,谱名必谨,字厚甫,1889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胪雷乡胪雷村。从1905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驾驶,到1946年与国民党分道扬镳挂冠归隐,陈绍宽日思暮想、孜孜以求的似乎只有一件事:建立中华民族强大的现代海军。

在中华民国历史上,陈绍宽是执掌海军关防大印时间最长的一任部长和总司令。从39岁出任海军署中将署长,到56岁从一级海军上将总司令任上解甲还乡,历时17年。

1928年12月,陈绍宽被任命为海军署署长兼第二舰队司令。甫一上任,他就向国民政府递交了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四艘驱逐舰、三艘巡洋舰、二艘潜艇在内的两年造舰报告。而他的“长远规划”,是在15年内实现60万吨的造舰目标。

这是一个跻身世界一流海军的宏伟设想。陈绍宽要用他的航母舰队复兴中国久已失去的海权与主权!

然而,陈绍宽却未能实现他的中国航母梦。上任仅仅一个月,1929年1月,在国民政府召开的全国编遣会议上,陈绍宽的“最低限度”“且为海军建设上必不可缓”的航母建造案便遭无情否决。

“奔走呼号,力竭声嘶,莫动群公之听。”“请缨无路,愧比昔贤;报国有心,敢期异日。”愤懑异常的陈绍宽公开致电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冯玉祥,请辞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

刚刚成为名义上全国统帅的蒋介石为稳定海军军心,不得不亲自出面安抚陈绍宽,并信誓旦旦作出建造航空母舰的许诺。痴迷执着的陈绍宽为蒋介石的攻心之术所打动,不仅收回辞呈,而且担任了新成立的海军部部长。

蒋介石所给予陈绍宽的航母承诺只是一张画饼。执掌海军帅印17年间,为了多造几条军舰,陈绍宽不知跑过多少路,拜过多少门,求过多少人。一部《陈绍宽文集》,收录他为海军讨钱催款亲自写给蒋介石、汪精卫和宋子文的信函条陈,仅1929年至1934年的五年间就达40件之多,占同期文稿的一半。

活脱脱一个“乞丐司令”的悲状惨境跃然纸上!

陈绍宽苦挣苦撑,10年间终于造出了16艘新舰艇,其总排水量不足9000吨。加上民国初期10年间自造和从英德日三国购买的舰艇,舰艇总数仅45艘,总吨位不足三万吨,尚不及清末海军实力。

斯时,日本海军已发展为拥有100万吨总量的强大舰队,为中国海军的30倍,其海军兵力则是中国的20倍。与40年前的甲午海战时期相比,中日两国海军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失去了比较的价值。

抗战爆发,民国海军舰队全部自沉和被日军炸沉于长江,写下了八年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然而,陈绍宽仍然沉溺于航母梦幻之中。1945年8月,陈绍宽会同军令部长徐永昌、军政部长陈诚和铨叙厅厅长钱卓伦,编制完成了抗战胜利后的《海军分防计划》。该计划将中国沿海划分为四个海军区,另在长江、珠江、松花江和黑龙江设置三个江防舰队。

按照分防计划,每个海军区配置一支海防舰队,每支舰队编配航空母舰3艘,战斗舰4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24艘,潜水舰24艘,驱潜舰12艘,鱼雷快艇40艘。三个江防舰队配置75艘大中小型炮舰。另外,练习舰队、测量舰队和辅助船队所需舰船数量则视情核定。

但是,抗战胜利,蒋介石却舞起了内战的魔剑。

陈绍宽的航母舰队梦想彻底破灭。当委员长大人火急火燎一日三次电令陈绍宽率舰开进渤海湾阻断共产党军队抢占东北的海上通道时,他冷冷地回复了四个字:“无舰可派!”

“娘希匹!”蒋介石破口大骂。

“拜拜喽!”陈绍宽孤身只影,“统率”他的60万吨 “纸上航母舰队”,默默地回到了儿时的胪雷村。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中国航母梦的代表性人物,非一代航母赤子陈绍宽莫属的话,那么毫无疑问,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航母梦的标志性人物,就是刘华清!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刘华清任舰艇研究院院长时就着意留心世界各海军强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和应用,思考过航母研制问题,并于1970年亲自主持起草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航母工程报告,并组织领导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航母研制专题论证。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史。

“707工程”

1970年——一个史称“浩劫”的动乱年代。

这一年春天,海军党委意外接到中央最高决策层关于研制航空母舰的指令。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国防科研任务,在当时讲更是“非常光荣的政治任务”。而这项“非常光荣的政治任务”,恰巧又幸运地落到了刘华清的头上。

斯时,刘华清被无端从国防科委副主任职位上,打发回海军做了一个小小“船办”——“海军造船工业、科研领导小组(1970年5月起更名为‘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中央首长关于建造航空母舰的指示下达后,海军党委责成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尽快拿出论证方案上报中央。1970年5月5日,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召开办公会议,学习贯彻由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第一政治委员李作鹏传达的中央首长关于建造航空母舰的指示精神,会议决定由刘华清负责主持起草航空母舰建造工程方案,经海军党委讨论后上报中央。

14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