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改革弥合收入增长与“不满意”间的鸿沟
奥斯卡奖带来的启示
领导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取消头胎“准生证”
具有样本意义
为“公务员”祛魅不应走极端
“打车难”不能赖打车软件
税负
“研究生泛滥成灾”
当反思教育积弊
余额宝动了谁的奶酪
两会,敲响改革的鼓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改革弥合收入增长与“不满意”间的鸿沟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11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在人民网推出的《2014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有90%以上的网友表示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3月3日人民网)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虽然由于结构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了很大下行压力,但从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2013年居民收入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在人民网推出的《2014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关注度排名第四,一边收入在稳步增长,一边收入分配问题关注度却依然居高不下。

造成这种差异,原因有多种。单指居高不下的房价,就让居民收入增长的幸福感消失大半。专家认为,收入的可支配性与敢支配性是两个概念。目前来看,两者并不成正比。在不少地方,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多年来“跑不过”房价的增长,这种差距甚至有扩大趋势。人们为了买房,将大部分收入存起来或者支付贷款,所以不敢花钱。更何况钱本身也不够花,除了占据大头的住房,医疗、教育这两项支出也是人们的“后顾之忧”,且渐有增长之势。这就造成了人们对收入的增长普遍感受不明显,心理压力反而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马太效应”的存在。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道德经·七十七章》有载:“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其实这也早是老子的一道哲学命题。人们既有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影响对收入增长的感知。尤其是增值较大的房产,有和没有,多有和少有,对人们收入增长的影响十分明显。

那么,要想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就得从收入分配制度上做文章。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之年,改革形势错综复杂、利益格局盘根错节,尤其涉及收入分配这一直观利益时,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导致的收入畸高局面,让更多人“敢花钱、花得起钱”,必须直面解决,这项任务刻不容缓。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收入分配问题极其复杂,也是老百姓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一方面,居民收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现象,弥合好这一扭曲的鸿沟,我们期待“两会”的智慧和进一步的努力。 宋 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