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集中打击非法营运车辆
我们需要“正能量”
荣获“河南省文明村镇”称号
新闻线索有奖征集
收听收看省政府第二次
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
发展都市型农业
助推示范区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美丽新市镇
myb4320
myb431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展都市型农业
助推示范区建设

发展都市型农业

助推示范区建设

——访新郑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李俊岭

本报记者 边 艳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抓好三农建设,筑牢改革发展基础。”围绕如何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本报记者对新郑市农委主任李俊岭进行了专访。

记者:2014年,新郑市将着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农委,将如何围绕这一工作抢抓机遇、谋篇布局?

李俊岭:2014年,新郑市规划了南北两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北部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涉及新村、郭店、薛店、孟庄、龙湖5个乡镇,占地约30万亩,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高产高效高科技生态农业;南部为高标准粮田优种示范区,主要涉及梨河、观音寺、城关3个乡镇,规划面积20万亩,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精品蔬菜、食用菌和健康养殖等产业。

依据新郑市农业发展定位与战略目标,结合目前农业发展现状,构建了“一心五区、一带多园”的空间格局。“一心”是指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五区”是指红枣主题示范区、生态循环种养区、精致农业体验区、特色精品园艺区、高效粮油作物区;“一带”是指沿潮河两侧打造的都市农业生态景观带;“多园”是指在六个功能分区中设置多个特色园,形成以点带面,联动发展的态势。通过核心区建设、项目引进、基础服务、品牌整合、产地外移、产业拓展,全面实现示范区空间格局。

记者:农委在具体的工作部署中,是如何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

李俊岭: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一是抓好示范区规划的编制、宣传和实施。2013年,我们特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我市编制了《新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概念性规划》、新郑市北部《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详细规划》和新郑市南部《高标准粮田优种示范区总体规划》、《高标准粮田优种核心区详细规划》等6个规划。2014年,我们要重点抓好示范区规划的学习宣传和实施。通过宣传规划、实施规划,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示范区打造成为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创新实验区、中原经济区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示范区建设的主体。我们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途径来抓,尤其是突出抓好中国红枣综合产业园、白象绿色小麦种植产业园、优质大樱桃生态园、高发休闲观光农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14年要新发展新郑市级龙头企业8家,培育发展郑州市级龙头企业3家。三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引导农村土地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流转,破解“三化”协调发展的土地难题,促进示范区建设。四是大力开展示范区招商引资。示范区建设,资本融入是关键。坚持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通过举办各种招商洽谈会,推进示范区招商引资,极力引进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资源整合力的“三力”型项目。五是夯实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现代农业“136”工程、农业科技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向示范区倾斜,提升示范区对现代农业项目的承载力、示范带动效应,聚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2014年要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加快推进“136”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打造高标准农田5.5万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