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435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透过海湾战争的硝烟,刘华清洞悉了失去海洋竞争对手的美国海军精心策划的由“在海上”战略转变为“从海上……前沿部署”海军作战纲要的全部精义:把航母战斗群的高度机动性、隐蔽性和突然性,与巡航导弹、舰载战机和空地导弹的突击威力、破坏威力相结合,以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取代传统近距离的人力及武备机动,以海军单一的对海作战、对陆支援作战变为海空远程对陆突击,从而开拓出“海空一体”作战的崭新模式。

如果说,海湾战争带给刘华清的是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的话,那么,发生在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则将“屈辱”二字深深地烙印在了刘华清的心里。

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情报为由,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运输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制裁。同时,美国向“银河”号所在的国际公海,派出了两艘军舰和五架直升机。8月4日,中国在经过调查后,明确通告美国:“银河”号没有装载违禁化学品。美国则声称情报绝对准确,坚持要对“银河”号进行检查。

8月28日,中国同意美国派专家,以沙特政府技术顾问的身份,对停泊在沙特达曼港的“银河”号进行检查。

“窝囊!”中方首席代表、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沙祖康日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连续17次用这个词来表达当时的感受。

“两害相权取其轻。”沙祖康坦陈中央作出这个决定的两难处境,“拒绝,我们就要背黑锅,窝囊;让他们查,我们受到了侮辱,也窝囊。但是两个窝囊中选择了第二个。一旦真相大白,没有违禁化学品,那窝囊就是他们的。”

9月4日,中国、沙特代表及美国顾问登船检查,确认“银河”号没有违禁化学品。

检查报告是沙祖康在北京写好的,只把日期和名字空着,叫美国人签字。结论是:“经查表明没有亚硫硒氯和硫二甘醇这两项化学品。”但美国代表提出了修改报告的要求。

“一下子我的阶级斗争觉悟就上来了,果然你想搞阴谋!”接受媒体采访的沙祖康情绪激昂。但出乎他的意料,美方在检查报告上添加的是“经彻底核查”“断然表明”和“根本没有”这些字眼。“你犯神经病了,有你这么写的吗?”因为太好了,好得令沙祖康怀疑其后面有阴谋。

阴谋并不存在。美国要求检查的依据是中情局的情报,检查的结果却表明情报完全错误。负责检查的美国国务院官员对此非常恼火,他要通过这份报告书来表明:他们的检查是认真负责的,错误在于情报部门。由此,美国中情局二把手丢了官,受到应有处置。

尽管美国最终理屈词穷,威风扫地,但中国也蒙羞受辱,颜面尽失。

在人类已经迈向海洋世纪的今天,中国要走向世界,不仅要有效捍卫自己的海洋主权和权益,还必须有能力维护自己在海外的权益。17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昭示我们,一个不能拥有海洋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不能走向海洋的国家,是难以登上大国舞台的。民族复兴之路在海上,大国崛起之路在海上。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首先必须成为海洋强国!

更令刘华清不能容忍的是1996年“台海危机”时期,美国耀武扬威的霸道行径。1995年,在美国政府的纵容和默许下,李登辉借访美之机,公然鼓吹“台独”。为警告李登辉不要一意孤行,中央军委决定在台湾海域附近进行导弹演习。然而,演习期间,美国竟将其太平洋舰队的 “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开进台湾海域。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公开宣称,其部署旨在“观察动向”和“平息怒火”,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这是明目张胆的武力恫吓,是对中国主权的蛮横践踏,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台湾及其周围海域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军队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天经地义,与美国何干?

然而,这就是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全球化也好,信息化也罢,只要人类社会还没有进入康德所描绘的“永久和平时代”,弱肉强食的“霍布斯法则”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南沙主权纷争也好,台湾统独斗争也罢,最终的较量在实力。南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海,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历史事实,谁也不可否认。但严峻的现实是,南沙正在被瓜分,“台独”闹剧愈演愈烈。要砍断那些见利忘义觊觎者偷抢掠夺的魔爪,粉碎那些数典忘祖的民族败类分裂国家的狂想,遏阻那些惯于伪装成“国际裁判”的霸权主义者武力干涉的企图,就必须在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加速锻造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

舍此,别无他途!

捍卫南沙主权需要航母,维护台海和平需要航母,扑灭四方火海需要航母,保障海外权益需要航母!

美国第42任总统里根曾不无得意地说:“航空母舰是国际政治的笔尖。”这句话他只说了一半,没有说出的下半句就是,这支用航母舰队铸就的“政治笔尖”,是专门用来书写美利坚强权意志的。自冷战以来,每当世界上发生重大事件和热点危机时,美国历任总统挥舞的第一支“撒手锏”,就是美国的航母战斗群!

刘华清曾先后出访美、法、英、意、俄等发达国家,并参观考察这些国家的航空母舰。其中,法国海军参谋长莱恩哈特上将关于大国地位与海军战略的一番谈话,给刘华清留下深刻印象。

莱恩哈特介绍,20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第一是法国要不要拥有一支独立的核力量?第二是世界上发生冲突法国要不要介入?从国会到总统上上下下争论好几年,最终结论是都要。国家战略一定,海军装备跟着上。一是造了四艘战略导弹核潜艇(红宝石级),配属的海基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一万公里;二是开工建造两艘“戴高乐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四万吨级,载机40架。这样不论世界任何地方有事,一旦需要,法国的航母带着核潜艇、驱逐舰组成的战斗群就可以遂行国家意志,显示法国的政治地位和军事作用。

“海湾战争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实际运用。”莱恩哈特说,“攻打伊拉克,美国战力足够,法国为什么要去?就是显示存在。”

刘华清登上法国在建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此时他已80高龄,且患有腹主动脉血管扩张之疾,只是他本人不知详情。出国前,医疗专家反复叮嘱随行工作人员,尽量减少首长长距离步行或攀高等参访活动,以防不测。然而,登上航母,他不顾随行人员劝阻,执意攀登甲板上层建筑,一层一层地看得那么仔细,一层一层地问得那么详尽,直至最高的第九层。

刘华清毫不怀疑,在“霍布斯法则”主导的国际政治话语下,航母就是大国地位的“护身符”。

2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