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之新 上一版3
龙湖:新城新跨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龙湖:新城新跨越
华南城1号交易广场开业在即。
功能完备的公园大地连庄安置点。
美丽社区让人驻足。
夜色下的华南城施工现场。
郑州一中龙湖校区新貌。
街头游园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宜居宜业新龙湖。

新城新跨越

本报记者 刘冬 刘栓阳 通讯员 李华 谭杰超 文/图

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成规模,五年建新城。

郑州南部、航空港西侧,悄然崛起一座新城——郑州新郑教育园区(以下简称龙湖)。仅仅3年,龙湖,从小到大,由一个边远乡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商贸会展城;由以6万多农民为主的沙沟洼地和村落发展到常住人口超过20万的新都市,建成区面积也由14平方公里扩展至28平方公里;2013年,龙湖地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3亿元大关……

走进龙湖,只见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碧波荡漾,鸟啼鹤鸣,现代城市的繁华与碧野园林的恬静相得益彰。

1

新城靓丽 风景别样好

龙湖因风景秀丽、山水相宜,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郑州的天然氧吧和南花园。2011年,新郑借势打造宜居教育城,而后几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批复建设、郑州华南城项目成功入驻等大事、喜事不断,龙湖的实力一路飙升,龙湖的命运也与郑州都市区、航空港紧密相连,成为其发展的黄金轴。

随着郑州都市区建设框架的逐步增大,专业市场外迁和升级就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按照发展规划,未来几年,郑州将完成177个专业市场的外迁工作。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转型方式,融入大郑州、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为龙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为此,龙湖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努力形成以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商务会展、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等产业集聚的临空服务业组团。

在背靠大郑州、紧邻航空港的东部,龙湖围绕郑州华南城项目,积极招引一批大型综合配套项目和会议会展项目,打造现代化商贸会展城,力争两到三年内实现实物商品交易、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三项交易额超千亿,成为郑州都市区南部重要板块及龙湖新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增长极。

再者,就是着力提升中部发展质量,依托8所高校、8家省级以上培训学校和高端住宅聚集区,重点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倾力打造宜居教育城。

西部规划与园区总体规划实现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整体性效应,逐步形成“两山一区”的生态城市格局。通过完善镇、村全覆盖的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土地规划,以西部开发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休闲城。

“我们依托辖区8座水库和3条河流,将加快龙湖湿地公园、万人文化广场、十八里河沿河生态景观带的规划建设。”郑州新郑教育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马国亮介绍,这片土地上,将布局起商贸会展区、文化娱乐区、生态休闲区、高档住宅区和教育服务区……

2

龙湖速度 引领新跨越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看干部。

寸土寸金的龙湖只争朝夕。不换思想就换人,一锤定音。龙湖决策者的决心和勇气在当地激起了千层浪,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渐聚集成了强大的“龙湖气场”。

“5+2”、“白加黑”、“雨加晴”,“小雨不停、大雨搭棚、昼夜兼程”,早已成为龙湖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常态。凡到过龙湖的人,无不被这里没日没夜、无暇节假日、扎实苦干的氛围所感染。而这,也成为该地区经济强势崛起的最好注解。

打铁还需自身硬。龙湖不断向前探索,寻求一种高效“合力”:抓发展、促民生、强服务、保稳定。不仅突出服务华南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步伐;同时保障民生,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以此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区域和谐稳定。

龙湖纵深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将园区与所在主要乡镇领导班子套合改革,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龙湖镇党委书记,领导干部交叉任职。“这样更容易从思想、人员到工作机制,实现全面套合、无缝衔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服务体制,提升管理服务效能。”龙湖相关负责人解释。

同时,全面贯彻“马上办、马上干”的理念,建立联审联批例会和项目协调例会制度,推行项目审批“路条”机制、服务项目评优评差机制,提升了园区管理服务的有效性、灵活性、及时性。

商贸物流航母华南城落户新郑龙湖后,管委会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熬夜制定征迁补偿方案、烈日下帮助群众搬迁……3名同志晕倒在征迁现场,20天完成了3个月的拆迁工作任务。“龙湖的干部就是一群拼命三郎。”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高层人士这样评价。最终,“龙湖速度”缔造了奇迹。

正是由于这种高效、便捷的服务,总投资600亿元、总建筑面积1200万平方米的郑州华南城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33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30亿元,主体封顶20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其“快”字当先的“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开盘、当年收益”的速度,更是创造了“龙湖效率”和“龙湖速度”。

三年来,园区已建成亿元以上项目49个,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共完成投资268.6亿元。

3

以民为本 共筑新愿景

李红军曾是守着土地过农家生活的地道农民,56岁的他还能具体回忆起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一家人下地干完活围坐在庭院里吃饭的场景。昔日农家生活早已远去,如今,他的儿女均已成家,或出租房屋、开超市,或到公司当白领,他也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一家人过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新郑市委书记王广国说:“新型城镇化‘破土’,必须解决‘土地蛋糕怎么分’这个大课题,千万不能忽视农民的眼前和长远利益。”

“我们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在保障农民‘三项权益’和统筹算好‘六本账’基础上,以‘美好家园’示范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首套安置房建设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新郑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武介绍。龙湖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龙湖中心社区、西张寨社区、古城社区和泰山社区等6个新型社区,安置28个行政村6.5万名群众。

目前,龙湖中心社区10个安置点建设扎实推进,已建成安置房120万平方米,部分群众已回迁。马国亮介绍:“我们采取‘产权住宅+集体商业’的双补偿方案,既能解决群众居住问题,又可保障群众有固定收入,切实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新型社区建设顺利推进也“归功”于龙湖大手笔、高品位的基础设施换代升级。“正是这几年努力提高龙湖的城市品位,老百姓看到了从郊区到市区的变化,拆迁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变为现在的支持。”小乔村村主任孙广玉说,在他管辖的三里岗自然村,2009年便开始动员征迁,由于群众有抵触,曾一度搁浅。前年8月,用了仅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征迁任务。目前,该安置点5.7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水电气等配套建设,今年“七一”,群众可顺利回迁。

三年间,龙湖累计投资30多亿元全面推进水、电、路、气、广场、游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仅道路建设,投资近20亿元,建成直接并线连接郑州南三环立交与郑州绕城高速的郑新快速通道,新建鸿鹄路、祥和路、祥云路、祥安路,拓宽改造G107龙湖段,先后开工建设新老107连接线、华南城二路、华南城求实路、华南城大道等,形成了“八纵九横”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新商贸区与郑州市中心商贸区交通路网对接。

就地城镇化,内涵式拓展,龙湖勾画出一幅通过区域集聚、集群、集约,集自然之美、城乡和谐、社会公正为一体的现代田园城市美景。

或许有一天,人们将“看不到”龙湖,而她已经在悄无声息中融入了郑州都市区,带着她最具华彩的特色和魅力融入了中原经济圈……

结 语

三年多的建设,为龙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一系列重大的发展机遇,必然使其再次腾飞。

2014年年初,新郑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航空经济强市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龙湖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新郑市委书记王广国说,全面融入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建设大局,发挥商贸优势,是新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最大动力,是新郑未来发展的基石。

作为新郑市“双融入、双承接”战略发展的桥头堡,龙湖将致力于打造宜居环境、发展商贸物流,从而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健全、分工合理、合作紧密、相互依赖、城乡和谐的组团城市。

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郑州华南城的快速推进等,使龙湖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更有利于其借力发展、乘势而上、再上台阶!

我们有理由相信:龙湖的明天更美好!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