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点击民生热词
社保 医疗 住房
“三把民生伞”如何撑好?
记者会上“秀”苗绣
两会传递推进改革时间表
要为教育划根“红线”
学校不能让
农民工子女低人一等
政府工作报告
6处重要修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会传递推进改革时间表
放不下 新华社发 商海春 作

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养老金并轨列入重点工作……全国两会进入尾声,一些改革“硬骨头”的时间表逐渐明晰,广大干部群众凝聚起投身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步入攻坚——

再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报告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

(代表解读)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认为,简政放权是权力的“自我革命”。晒出权力“家底”,防止变相审批,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才能达到减权增效。

■猛药治疴——

启动公车改革

(报告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代表解读)全国人大代表袁寿其说,公车改革改掉特权的“蛋糕”,赢得的是民心。走出“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怪圈,必须数量做“减法”,监督做“加法”,公车数量、公车消费都应公示,能减的都要减,依靠群众的监督力量遏制公车私用。

■“破冰”在即——

养老并轨列入重点工作

(报告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代表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张元贵认为,推进养老金并轨改革,关键是打破固化利益藩篱,完善职业年金、工资调整等配套机制。养老金并轨不是终点,下一步还应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让每一个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铁腕减霾——

能耗强度降低3.9%

(报告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

(代表解读)全国人大代表王文忠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铁腕推进节能减排,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既打破治污各自为政,走好“全国一盘棋”,又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治污减霾”中出现的再就业等问题,方能缓解“雾霾中国”的“呼吸之痛”。

■攻克“堡垒”——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

(报告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委员解读)全国政协委员刘玉村认为,公立医院成为医改绕不过的“堡垒”,中国式医改,要破除“以药补医”,通过理顺医药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医院节约成本等途径来建立一个新的补偿和运行机制。

■最后冲刺——

存款利率放开一两年实现

(权威表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1日表示,存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

(委员解读)全国政协委员朱玉辰认为,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既让“存款搬家”,也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让百姓有更丰富的选择,提高银行的竞争力。目前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都已做了大量准备,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等。“政府创造一定市场环境,改革将会水到渠成。”

■加快进程——

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工作

(权威表态)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傅莹4日表示,全国人大正在研究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

(代表解读)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说,清费立税,先立法后试点,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房地产税并非现行试点的房产税,推进立法可能需明确现行房地产领域十余种税的增减合并,有望减少交易环节税费,增加保有环节税收,避免重复征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换挡提速——

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

(权威表态)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5日表示,今年要在不增加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用电、用气负担的前提下,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

(代表解读)全国人大代表赵日峰说,从探索到提速,完善阶梯电价、指导落实阶梯水价等,“改”的力度有望加大,同时还应做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价改不等于涨价,老百姓的基本需求要放在第一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