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首届巩义青龙山桃花节明日启幕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重开“盛宴”
渠道维护工老马的梦想
高山古村钟沟传说
1.1万斤长江蟹苗落户雁鸣湖
新郑启动甲午拜祖大典筹备
巩义20个项目入围省重点
新郑发现千余座古墓葬
中牟成立社会保险局
荥阳森林防火系统建成投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渠道维护工老马的梦想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王素萍 张玉净

马瑞航是荥阳市河王水库管理所工程组的一名小组长,岗位职责是渠道维护。目前,正值春灌时期,他和工程组的同志们每天都在灌溉一线忙碌。这天,记者前往了解他们的情况。

春寒料峭,晚上9点室外已接近0℃,马瑞航拿上手电,来到管理所西边的渠首闸,打开两道铁门,启动电钮,把工作闸门落下来。由于不能一次关到底,剩下的一丝要用专业的摇把,手动一点一点把闸门摇下来。他说:“如果用力太猛,就会把丝杠弄弯,闸门就会失控,维修起来可就费大事了,会耽误群众浇地。”马瑞航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和记者说着话,详细记录下关闸的时间和高度。一天的忙碌终于结束,可以休息了,但马瑞航知道,得随时为有需求的群众做好准备。

果然,第二天早上天不亮,马瑞航的手机响了,是下游定觉寺村委负责人打来的电话:“我们村还有几百亩地没有浇完,能不能把闸再提开几丝?”“没问题。”马瑞航来到渠首闸,打开门,把丝杠开启到10丝,也就是10厘米,认真填写开启记录。他是水库的一名老职工,已经有28年工龄,有闸门运行工上岗证。闸门需要开启多高,用多大水量,浇多少地,他特别清楚。锁好门,再骑电动车赶到下游距离渠首闸3.98公里的军张枢纽闸,把闸门提起相应高度。这个闸是干渠第一个枢纽闸,起调节作用,因为上游的白寨、大庙等村都浇得差不多了,军张闸就可以开得大一点,供应下游浇地。回到单位,还不到8点。

8点半,水库职工都上班了,马瑞航和工程组的几个同志一起来到下游,顺着干渠巡查。看到有群众在地里浇麦,马瑞航上前询问浇地情况;看到有群众浇完地没有及时把渠口堵上,他们就拿铁锨铲土封口。

老马说,2009年,管理所花大力气把灌区部分渠道进行彻底整修,下游群众才能用上水库的水浇地。现在一年最起码要浇三遍地,每次浇地都得15天左右,遇上干旱年,浇地的次数会更多,时间会更长。每到抗旱的时候,工程组的同志都和他一样,24小时值班,渠道巡查一天两次,来回一趟就是8公里路,几乎每天都要走二三十里地。水库领导要求他们随时接听群众来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升降闸门,调节水量。“不管时间多早多晚,有时半夜3点还要开闸,只要是群众需要,我们就会积极配合,苦点累点不算啥。现在不是都在说实现中国梦吗,我的梦想就是管好水利工程,为群众服好务,让他们都能多打点儿粮食。”马瑞航面带微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