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土豪”打架为哪般?
公务员工资调整应重视群体差异
“官不聊生” 凸现“四风”之变
“婴儿安全岛”需重新出发
“霸王餐”
汇率市场化促进
生产生活“市场化”
治霾治污提速
亟须大数据思维
新型城镇化突破“钱从何来”瓶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务员工资调整应重视群体差异

公务员收入要不要调整,随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热议,近来这一话题再次升温。从舆论反馈看,民众对此分歧较大,但从趋势上看,种种迹象表明,接下来公务员调整收入势在必行,在此节点,有必要明确以何种依据调整收入,以及该如何调整等问题。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二月河表示不同意“高薪养廉”,他表示,历史上公务员工资最高的时候是宋朝,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时过境迁,中国社会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过,这是否足以支撑“高薪养廉”尚存疑。

既然调整公务员收入主要不是为了“高薪养廉”,那么接下来就只剩下公务员收入到底高不高这一问题了。“两会”期间,不少报道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其中既有部委正科公务员晒账本,显示月收入5400元,其中半数只够交房租,收入可谓寒碜;也有孟学农这样的人大代表,他表态自己年薪20万,不赞成大幅提高公务员工资。这些回答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公务员生态因人、因地而异,官员腐败现象并非孤例,公务员灰色收入也不再只是江湖传闻,当然,反映基层公务员收入不高的声音也颇为普遍。去年《中国周刊》一组题为《公务员改变年轻人》的报道,描述基层公务员待遇不高,工作单调、枯燥,一度引发舆论热议,从侧面表明,公众对公务员群体的认识趋于理性。

如果注意到公务员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就不难理解上述分歧,这个体系中的年轻人,尤其是身处基层的年轻人,的确收入不高,而那些有一定资历和权力的公务员,其收入则相对可观,至于他们的灰色收入,显然也不可忽视。调整公务员收入的前提先要看到这种结构性差异,是一视同仁地普遍调整,还是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调整,结果迥然不同,如果忽视公务员群体收入的结构性差异,结果可能只会拉大公务员收入的内部差距。

这就涉及调整公务员收入的另一个大问题,即粗放地提高收入可能有损公平。如何在提高收入的同时又避免拉大收入差距,对此一些官员做出的回答颇有价值。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认为,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但灰色收入也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人社部副部长何宪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首先就是要解决工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基本工资占主体,优化工资结构”。从这些回答不难看出调整公务员收入的主要思路,即一方面要减少甚至消除公务员群体的灰色收入,另外调整收入主要应向基层公务员倾斜。

提高公务员收入并不难,难的是解决灰色收入问题,近来随着各地大刀阔斧地开展反腐行动,不少公务员反映各种福利不如以前,但毕竟这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对此今后还须有新的动作,尤其需要一些充满改革气息的制度尝试。

目前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给公务员涨工资,按照人社部官员的说法,确切地说应该是解决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措辞的差别看似无关大局,实则关系到对具体问题的认知。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是简单地涨工资就能解决,社会上不乏收入低的群体,哭穷者更是不计其数,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过去多提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今仍然进展缓慢,虽问题复杂,但恐怕还与决心不够有关。如今调整公务员收入,唯愿不要过于草率,尤其不能给民众以公务员一哭就有奶的印象。 南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