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黄渤:配音回归“老本行”
《超越血缘的爱》今上线
书画作品飨观众
与《盗马记》主创零距离
赵赵:换种写法打量亲情
张傲月:
让更多观众了解中国舞者
我们起舞在黄河岸边
五千种读物走进百所学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们起舞在黄河岸边
——记郑州歌舞剧院建院十周年
郑州歌舞剧院演员表演舞蹈《天鹅》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 焱 实习生 李 阳 图

3月16日、17日,郑州歌舞剧院十年优秀作品回报社会惠民文艺演出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倾情上演。通过公益赠票,近5000名绿城市民观看了郑州歌舞剧院十年来的优秀作品荟萃,更看到这个国内最年轻的地方歌舞院团,凝聚力量续写辉煌的信心和勇气。

十年追梦不懈努力

2004年初,“河南省会郑州要组建歌舞剧院,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演员”的消息在全国舞蹈界传开了。一时间,报名信息雪花般从全国各地飞向郑州。最终,从全国11个省3000多人中,精选出50多名演员,成为第一批“郑歌人”;在此基础上,汇聚各路艺术大家,开启了打造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的追梦之旅。

十年的成长,对四川籍演员曾鹏飞来说是难忘的。从《风中少林》到《阳光康巴》,到舞剧《水月洛神》、双人舞《今生欠你的拥抱》等,他从一个稚嫩的毕业生成长为用内心塑造角色的成熟演员。

《水月洛神》总导演佟睿睿曾坦言,她起初看不上这些演员,但最终,她为他们的出色表现喝彩。她这样评价盖峥:选中这个演员时,他刚刚19岁,经过不停地琢磨,不断地沉潜,最终释放出自己的才华,成功塑造少年狂放的曹植;对于曾鹏飞,佟睿睿也是赞赏有加:“从《风中少林》走到《水月洛神》,他提高很大,靠内心的体悟激发出角色的灵魂,完成对角色有血有肉的塑造。”

在十年里不断成长的,除了这批从不知舞剧为何物到轻松驾驭角色的演员,还有“郑州歌舞剧院”这个国内最年轻的地方歌舞院团。

2010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郑州歌舞剧院舞蹈队闪亮登场,这是省内歌舞院团首登央视春晚;同年7月,他们亮相上海世博会;2011年,舞蹈队应邀参加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等多个大型节会;2012年,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我们在黄河岸边》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作品金奖,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成立十年来,两部舞剧囊括4项国家级大奖,演出足迹遍布海内外……这支队伍以令人惊喜的速度成长着。

地方院团国家水准

“追求经典,创造美丽”是郑州歌舞剧院的理念;而坚持以创作一流的剧本、演出一流的剧目、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艺术团体,是郑歌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

事实上,这个年轻的团队开创了很多“第一”:《风中少林》开河南原创舞剧先河,它获得的很多奖项和荣誉对于河南省来说都是第一次;屡屡捧回大奖的同时,它是河南第一部真正走上市场的舞剧……

如果说《风中少林》刮起的强劲旋风代表着人们传统印象中的中原风貌,那么《水月洛神》则以全新的创作理念,营造柔美婉转、哲思深沉、高贵神秘的文化氛围,提升了郑州、河南的形象。

文化部艺术司领导对郑州歌舞剧院作为一个市级院团却精品频出的工作成绩表示惊叹,给予了“地方院团、国家水准”的高度评价,赞扬《水月洛神》“艺术一流、制作一流、表现一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观看该剧后还欣然题词:诸多创新,润溉人心。化古如雨,激励后人。

“每次演出我都告诉大家,我们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我们的表现、我们的作品代表着郑州的城市形象,是郑州展现给全国、世界的一扇窗口。”郑州歌舞剧院负责人孙书杰告诉记者,“郑歌”体现着郑州气质,凝聚着郑州市民的精神风貌,更向所有观众折射出郑州于当今中原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在全国的城市版图上独有的精神风貌,他们还将按照“国内一流”的要求,继续担起“文化名片”的重要使命。

年轻郑歌大有可为

“郑州歌舞剧院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是一个非常醒目的榜样,是文化体制改革中一个独特例子。”著名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编剧,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表示,郑州歌舞剧院建院仅仅十年,就有两部舞剧拿到各种国家级大奖,还创作了不少精品舞蹈,在全国范围内看也非常“不简单”。

冯双白认为,郑州歌舞剧院探索了文艺院团在新的机制体制下的运作方式,“郑州歌舞剧院采用了很多全新的方式,如创作人员委约制、主演签约制、群舞合同制等,打破了原有的‘吃大锅饭’的体制,探索了一条院团管理和推进的新办法,非常了不起。”

记者了解到,“郑州歌舞剧院模式”当时是河南乃至全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新华社曾发表长篇报道称: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吃皇粮”的文艺工作者,在市场上如何独立生存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能借鉴郑州歌舞剧院的成功模式,守住传统文化的根、把准市场的脉,就能在广阔的文化舞台上大有作为……

上一个十年过去,下一个十年征程已经开启。

“我了解到,郑州歌舞剧院在文化惠民上也做得不错,坚持进基层慰问演出、坚持向群众传播舞蹈艺术。可以说,我对这个剧院充满了感情和感激,也充满了期望。”冯双白提出,希望郑州歌舞剧院能继续克服困难,走出全新的艺术探索之路,“探讨出全新的艺术创作、剧目培养和推广的方式,培养演出市场和观众,做好剧目和院团的营销,这些方面我认为郑州歌舞剧院还有大有可为的空间。”

“郑州以文艺精品剧目为带动,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文化竞争力和知名度日益提高。”正如众多文化人士看到的那样,依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郑州文化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郑州歌舞剧院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更加显著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