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会,留住一段乡愁
白居易故里文化园建设紧锣密鼓
品黄帝文化 游秀美具茨
郑国车马坑跻身
国家3A级景区
温县世通太极拳
研究会新郑分会成立
关于举办联通杯
“美丽新郑—随手拍”活动的公告
关于组织开展《黄帝故里·河南新郑
民间故事集》征集评选活动的公告
myb43161
myb4316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会,留住一段乡愁

本报记者 尹春灵

每年阴历二月十一,在灿烂的阳光下,新郑市和庄镇尹庄村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古会,村民们称之为“过会”,亲戚称之为“赶会”。

这一天对于该村的人来说,绝不亚于过年。他们提前准备好蔬菜、糖果、瓜子等,迎接四面八方的亲戚,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对于村民们来说,过年是一次团聚,过会也是一次团聚。在暖意渐浓的春天里,好久没见的亲朋好友专门腾出时间在这一天聚在一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聊着聊着,他们会去古会上转转,看看有没有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看看有没有需要添置的东西。记忆中的古会,卖的东西可多可多了:锄头、铁锨、小抓钩、竹篮、刀、剪子、绳子、鞋子、袜子、衣服、饰品……应有尽有。路上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边走边看路边的货品,碰到感兴趣的就购置起来。走在路上,总能听到讨价还价的声音,你感受到的是喜庆高涨的气氛,感受到的是众人兴奋欢乐的心情。不过现在,古会上的生活用品范围缩小了很多,农用工具基本上都不见踪影,衣服鞋帽的数量也减少了。很多村民说,现在种地基本上都机械化了,很多农用工具都用不着;交通便利了,村子离市里比较近,骑着车到市里可以买到款式好看、质量好的衣服,所以在古会上买衣服的热情也不高。虽然如此,但是他们很怀念古会上熙熙攘攘的情景,还是想到古会上转悠转悠。

当然,看戏是每年古会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许,古会的内容每年都可以改变,但是请演员给乡亲们唱戏那是永远都不会变化的主题。古会前后,每天早上8点钟,伴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旋律,演员们就鸣锣开嗓了。几句唱词就唱出了小人物的悲喜苦乐,唱出了世间的人情百态,也唱得乡亲们心花怒放。乡亲们或站着或坐着,认真地听着戏曲的内容,这对于他们来说,已是一种习惯。

张喜梅今年已经80多岁了,就住在尹庄村。她说每年她都来看戏。老人回忆说,之前很多人都来这里赶会,有的纯粹是为了看戏。用她的话说就是那时候人们很稀罕看戏,吃完饭就赶紧搬着凳子来占位,好找一个理想的地方看舞台上的表演,看着看着都入迷了;晚上戏终了,乡亲们顶着一头星星,搬着凳子回家去,边走边聊剧中的情节与人物。这些记忆都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每到古会的时候都去看看戏。她说现在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看戏,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很多老人都说,如果古会的时候没有戏看,他们心里会很失落,像是丢了什么似的。

确实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娱乐形式多样化,古会上的戏剧已经开始衰落。政府每年举行的“送戏下乡”、“戏曲大舞台”等活动也让戏剧家喻户晓。虽然它没有了昔日的盛况,但是在古会时看戏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一方人们。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但走亲戚、买东西、看戏……这些内容却一直没有改变,它已经成了乡亲们寄托乡愁的一种载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