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微企业 活力与挑战并存
特警支队模拟实战演练
事业单位中层管理
人员须竞聘上岗
我市一退休干部
获多项国家专利
全省拉网排查
幼儿园健康管理
郑州今年计划完成
54家批发市场外迁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修订纳入年度计划
1300余人参加
查处违建培训班
团市委今年将为
青少年做好“七件事”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微企业 活力与挑战并存
之二 小微企业 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刘 招

赵凯是名大学生,去年从郑州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成立了一家雕塑设计工作室。带领他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是他的两个师兄。

随着越来越多高素质人员加入小微企业,在为小微企业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这个群体也在发生着新变化。

企业主们放弃单打独斗,企业内产权由单一向多元转变,行业内则是抱团联合,多渠道整合资源,使小微企业充满活力,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但由于一些自身条件的限制,也面临诸多挑战。

新变化 ——由单一向多元

近年来,我市经济推进创新方面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由资源型、粗放型向集约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在“稳增长,调结构”的产业发展主旋律下,小微企业涅槃重生,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很多企业放弃单打独斗,选择抱团对话行业市场。

据统计,我市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已由前几年的不足10%提升到22%。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甜头,积极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市中小企业服务局中小企业处负责人认为,我市的小微企业在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正在逐步实现由产权结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相互融合的格局。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小微企业争创名牌的意识逐步增强,在我市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河南省著名品牌”中,85%以上为中小微企业所创造。

我市小微企业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逐渐学会借势、整合资源,使自己企业成长的同时,抱团向行业对话。这样的变化,最直观体现在小微企业法人变更上。市中小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小微企业主从单打独斗中走出来,整合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抱团发展,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市小微企业进步的表现。该负责人介绍,企业主们除了以增加股东形式整合资源外,近年也很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紧密联系行业精英,抱团发展。为此,我省及邻省高校的总裁班、管理提高班生源足,各个行业圈子里的企业主们也会经常交流最近学到了什么课程,国际上行业的新动向等。

老话题 ——淘汰率高

“说每天都有死亡的企业有点夸张,但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确实很弱,一个海浪打来,就有可能翻船。”市中小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3年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小微企业寿命在5年以上。

寿命短的最主要原因,是处在产业的最低端,没有核心竞争力。据统计,我市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粗放型、产品价值不高的行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利润的10%。该负责人认为,我市小微企业主“小成则满,小富即安”思想比较普遍,很多企业主根本没有创新意识,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小企业技术、营销、财务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部分管理者文化程度偏低,法律经济知识还比较欠缺,多数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虽然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队伍不断增强,为小微企业带来新鲜血液,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小微企业主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所以也导致我市小微企业“小、散、乱”情况严重。

长期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光明认为,我市小微企业不能取得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谋划,企业主们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部分人带着“投机取巧”的心态。“注册个企业,发展一年,挣点钱,赶快去买辆宝马、奔驰,有富裕的资金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浮躁得很。”陈光明认为,企业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有打造百年基业的规划和信心。小微企业一旦能从产业链条的最低端往上走走,迈过这个坎,得到的将是不一样的发展空间。

成功秘籍 ——内外兼修

去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光明曾率团深入多地调研我市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造成这些小微企业生存困难的原因有:原材料价格飞涨,劳动力价格翻倍,产品销不动,资金链紧张。目前不少小微企业已经是“一只脚在悬崖边上,另一只脚已经悬空”。用工荒、电荒、钱荒的“三荒”,高成本、高负担的“两高”几乎成为所有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生存困境。

在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同时,大量民间资本却因为找不到好的项目纷纷涌向三线、四线城市炒房地产。所以,陈光明认为,小微企业的内外兼修很重要,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特点从金融机构融资为自己输血,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分析发展好的小微企业,恰恰都是不怨天尤人,注重自身提升的企业。位于高新区的某衡器制造公司,企业运行所需资金,70%左右都来自银行贷款,已经在业内具有了一定品牌影响力,跻身中型企业梯队。公司负责人许某告诉记者,他所做的只是多与银企沟通,及时了解适合自身的最新金融产品,积极寻求各种融资平台,同时根据银行要求,规范自身财务制度和其他相关条件,“小微企业融资,不是说要银行一味地迎合企业降低门槛、放开政策,企业也要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工作,自身要有规范、提升意识。”许某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