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践行群众路线
要走进网络民众
走群众路线要听得住“四话”
走群众路线
我们今天为何
要纪念焦裕禄
对推动郑州经济转型与发展的
若干金融支持政策的思考
yhs437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们今天为何
要纪念焦裕禄

我们今天为何

要纪念焦裕禄

路向峰

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群星般灿耀闪亮,民族的精神里也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文化的基因浸润一个国家成长的精神脊梁。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回顾大国崛起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是慷慨的,无论你以什么样态生存于天地之间,它都只会默默的以它的忠实的本性记录你的点点滴滴;历史又是吝啬的,它只把那些机会给予那些能够铭记历史和创新未来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时至今日,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和我们的民族文化信仰。那些能够称之为精华的东西我们继承和发扬了多少,那些本应铭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我们还能够想起多少?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依然要纪念焦裕禄的深层文化本质。

一个只在兰考县城做过一年多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为什么让世世代代的兰考人民至今都念念不忘,一个从不只把群众路线挂在嘴边的公务员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真正内涵。悠悠五千年文明史上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和文化基因又会有多少,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聚集起驱动实践创新的更是寥寥。焦裕禄精神就是在当代能够驱动中国前进发展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正能量,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焦裕禄的实践诉求所在。

文化如同其他任何社会现象一样,具有一定的价值属性。透过古今中外斑驳陆离、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会发现,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总是同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密切联系着,而且驱动文化发展的正是作为其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有正负之分,只有那些成为文化内在基因的价值正能量才能够成为引导文化甚至是民族精神进步的根本动量。

如果我们今天纪念焦裕禄仅仅把纪念馆、焦桐、焦裕禄故居作为博得一时之感动的精神动量,那么这种纪念无疑是肤浅的;如果我们仅仅把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廉政为民的事例作为今天党内群众路线教育和反腐倡廉的精神火炬的话,那么这把火炬未必能够真正照亮只把群众放到嘴边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灵;斯人已逝,忠魂何以寄托。我想,如果能够在民族文化的基因——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引领中熔铸焦裕禄精神的价值导引,那么这种纪念无疑是深刻、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抛却沽名钓誉、抛却走马观花、抛却一己之私、抛却纪念背后的物质诱惑……留住鞠躬尽瘁、留住真心为民、留住大胆创新、留住群众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也许这一去一留之间所彰显的文化发展的张力和民族精神进步的动力就是我们今天纪念焦裕禄的真正意义所在。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焦裕禄精神的深层文化本质,这些精神不应只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反观自我的精神之鉴,更应该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和浸润龙的子孙成长的人文基因。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