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设水景亮丽的郑州家园
陇海快速通道封闭施工
货站街部分路段需绕行
2013
郑州装备主力承建
世界第四跨海大桥
最具文化影响力
企业企业家评出
全省“春雷行动”查处
黄赌毒案件1403起
地铁运营恳谈会
邀您报名提意见
myb4319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设水景亮丽的郑州家园
二、突出水污染治理,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三、突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着力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四、突出重点区域生态景观建设,着力营造水生态优美环境。五、突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着力推动用水方式转变。六、突出各项政策保障,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福平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 “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能源”,“中国水周”主题是“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郑州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2006年,我市启动了生态水系规划和建设以来,累计投入十几亿元,先后对城区及周边9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初步治理,生态水系规划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广大市民节水、护水意识明显增强。但是,我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较重、水生态退化、水景观消退等问题仍然突出,亟待进一步优化、完善和提升。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市提升站位、主动出击、加大作为。去年7月,郑州市成功入围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45个试点城市之一;10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山东考察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之后,立即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都市区全域水生态文明规划建设全面铺开。12月21日,《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编制完成;今年1月7日,《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2月7日,全市生态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对都市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印发了《郑州市2014年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重点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7大类30个具体项目。我市将按照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坚持统筹、生态、节约的原则,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统揽,以水源开辟、污染治理、防洪除涝、重点区域生态景观建设、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政策保障措施建设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防洪保安能力,着力营造水生态优美环境,着力推动用水方式转变,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实现“水源优、河湖通、流水清、沿岸美”的建设目标。

一、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着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用水6000亿立方米,人均约400立方米——只有美国人均用水量的四分之一,还不到国际水紧缺指标的一半。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78立方米,是典型的水资源缺乏地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必须在开辟水源方面下更大工夫。关于这方面,主要是“引足黄河水、用好丹江水、拦住过境水、循环利用水”。引足黄河水:一是加快建设邙山干渠复线工程,提高引水能力,使其成为我市西区饮用水备用水源、生态用水的主力军;二是加快推进赵口引黄工程,解决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供水问题,同时,继续挖潜现有的其他引黄供水口门,尽量多地把黄河水引到我市的水库、湖泊、河道;三是做好牛口峪引黄调蓄等水源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用好丹江水:就是做好南水北调总干渠环境维护等工作,保障主体工程今年汛后顺利通水,6月底前完成其配套工程所有口门输水线路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与主体工程同步通水、同步达效。拦住过境水:实施剩余12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制定《郑州市水库增容工程规划》,把水库清淤工程列为规划主要内容,争取三年内清理、疏挖一遍,恢复利用好有限的兴利库容;强化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循环利用水:一是建设郑州市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主要是利用黄河花园口水源工程,通过龙湖、象湖调节来水,由贾鲁河故道进入圃田泽湿地,通过提水泵站输送至潮河、十七里河、金水河等河道,形成生态水系循环系统。这是循环水系理念的具体运用,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工程,上半年力争开工建设。二是启动建设石佛沉沙池向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抓紧完成供水线路选线规划工作,争取今年开工建设。同时,完善科学的水资源配置体系,逐步形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雨水、中水、矿井排水互为补充的多水源配置网络。

二、突出水污染治理,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

着力推进水生态治理保护,就要实现河畅其流、水复其清,“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做好贾鲁河截污治理工作。年底前,完成贾鲁河10处重点排污口的整治任务;并加强监测检查,及时通报新的排污口,责令相关辖区政府治理,为正式启动贾鲁河生态水系公园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区人口快速增长,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这个方面必须加强。今年完成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二期、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和双桥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推动雨污水管分流改造,加强对新建小区雨污水接入干管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到位。三是提升污水污泥处理能力。解决目前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提升污水处理水平,确保入河水质达标。四是实施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城区漏斗区地下水回灌工程,逐年提高地下水回补能力,并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五是加强水质监测。合理设置生态水系内河流、水库监控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系水质实施在线监测。

三、突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着力提高防洪保安能力。

河道第一功能是防洪除涝。在纵横交错、异常复杂的地下管网系统中,一旦出现较大的降雨过程,任何一个大型管道、任何一处河道出现淤塞等问题,可能就会影响一大片区域排水不畅,甚至短时间内形成水患灾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河道治理首先考虑防洪能力的提升。编制完善贾鲁河综合治理等规划时,提升了其防洪除涝功能,力争通过治理,使其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今年先期启动贾鲁河综合治理全线清淤疏浚、石沟拓宽改造等工程。此外,扩挖七里河入贾鲁河口,形成平原水库(圃田泽),作为调蓄和水系循环工程水源。继续完善郑东新区龙湖生态水系,今年初步完成象湖、官渡湖主体工程并启动蓄水。力争通过河道水系、平原水库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洪调蓄能力。

四、突出重点区域生态景观建设,着力营造水生态优美环境。

郑州因河而兴,明、清时期围绕贾鲁河、金水河等河道湿地的“郑州八景”美不胜收。要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再现郑州都市区优美水景。今年,重点抓好中国大运河源头——索须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须水河提升改造工程以及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中牟县、中原区、惠济区、上街区生态水系建设工程。启动市区重点区域水景观示范工程,对十八里河、索须河等部分河道进行水面扩增、堤防加固、边坡生态防护。开工建设重点河道拦蓄水示范工程。进一步完善《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弘扬水文化、展示水文化的基础上安排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示范项目,启动郑州市水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建成较高水平的“治水、用水、管水”展示平台。在河道治理修复时,坚持少用人为“裁弯取直”,多采用自然水流“流势而为”;在修复河岸扩坡时,少用水泥、石材,多用木桩、水草,有效保护城市原有水系风貌,力争重现城市自然水生态之美。

五、突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着力推动用水方式转变。

有关资料显示,每使用一立方米水,我国得到的产出为8美元,而欧洲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达到58美元。推动用水方式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既是对我们的现实考验,也是我们转变的空间。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划定县(市)级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指标。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相关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及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用水效率控制,把节水作为解决缺水问题的战略性和根本性措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严格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按照水功能区达标目标,确立纳污红线,制定纳污总量控制指标,逐步实现水功能区达标率和限制排污总量双控制。

六、突出各项政策保障,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形成符合我市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积极研究制定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水生态补偿机制等,力争通过有效的评价、奖惩、补偿机制,让重视生态建设的不吃亏、有补偿。尽快制定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办法,加强县(市)区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取水、排水、入河湖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严厉打击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广泛开辟资金渠道,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广大市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水道德观念、水文化观念,凝聚公众节水、爱水、护水的共识,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对中国未来的城市作了诗意般的描绘:“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要让城市有足够的森林绿地,足够的江河湖面,足够的自然生态;要让城市富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宜居环境。”他留下的“山水城市”构想是每一个城市人的梦想。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从每一个人做起,每一个单位做起,时时处处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我们的家园才有风景,郑州才能美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