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袁绍的耳朵
列子其人其墓
作家梦
《西格玛中队:希特勒的诅咒》
春风里
“家风”抵万金
qhq433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袁绍的耳朵

吴建国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袁绍以70万大军败在曹操7万兵马手下,实在太窝囊。可仔细想想,又觉得袁绍该败!为什么?因为曹操握发吐哺、兼听广纳,袁绍却拒谏饰非、不纳忠言。单从袁绍那幅专听顺耳话的耳朵,就决定了他必败不可。

有史载,袁绍轻信嫉才妒能的审配说许攸曾“滥受民间财物”,一气之下将许攸“权当斩手,今且寄头在顶”。许攸仰天长叹:“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最终,袁军遭曹操奇袭,粮秣辎重顷刻化为灰烬。相反,许攸投奔曹军后,曹操听计于许攸时,大将张辽也曾唱反调,要曹操“未可轻信,恐许攸有诈”。然而,曹操经过反复思量,果断决定“计在必行,君请勿疑”,同时在具体作战的行动上进行了缜密部署,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纵观我国历史,凡成绩突出的人,大都有一个能容天下事的宽广胸怀、勇于接受批评意见的“耳朵”。汉高祖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但他善用人才,虚心听取别人的计策和高见,故能集众智成大事。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成就“贞观之治”,与他过人的纳谏“耳功”有很大关系,他和魏征就是一对善于纳谏与勇于进谏的名君和名臣。延安时期,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曾被不少人指责为削弱共产党和八路军,而毛泽东却力排众议,并把它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结果使我党我军克服了暂时的困难,得以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采纳高明正确的意见建议,不仅是一种度量雅量,更是治国理政、兴邦立业的一条重要渠道。

用好耳朵,广开言路,常会遇到不同意见甚至尖锐批评。是讳疾忌医,还是闻过则喜,检验着一个人的责任心与事业观。真话未必悦耳,有些痛责会让人尴尬、下不了台,轻则脸颜不悦,重则恼羞成怒。但冷静想一想,尤其是那些不留情面的批评意见中,是不是也有合理成分乃至真知灼见,从中吸取众人的智慧,接受善意、诚恳的规劝,避免工作上的失误,于国于民,于人于己,利莫大焉!

正如哲人言:“人之所以长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让我们听的比说的多。”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未必是事事都懂的人,而一定是善于用耳朵的人。做到会听,不仅使人开阔眼界、增知益智,而且能使人胸襟开阔、容人容事。对于领导而言,怕就怕自视“什么都懂”,甚至不懂装懂,拒绝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岂不知,会用耳朵听,不仅会增强自己的领导能力,提高领导的威信,还会使直言之士多起来,使谄媚奉承、溜须拍马之人没有市场。

人们怎样用“耳朵”,既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只有善于用耳,虚心听言,诚心纳言,别人才会吐露真言。二者相互作用,良性循环,才能共同创造一种实事求是、风清气正的话语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