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凝聚民族心
共筑中国梦
初中非正常跨区域招生不得超一成
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协会年会在郑举行
金水河一处排污口
为某楼盘工地排放
贯彻中央和省委
城镇化会议精神
坚定不移完成新型
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
务实重干 勇争一流
争当全省检察系统
“领头雁”“排头兵”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凝聚民族心
共筑中国梦
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传播力决定影响力

凝聚民族心

共筑中国梦

(上接一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参加拜祖大典期间多次提及“两岸人民同根同祖、一脉相承,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前来参加拜祖大典时明确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戊子年拜祖大典现场,为中国拿下首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在祈福牌上写下 “中华昌盛”;两岸百名退役将领参访团领队王刚军深情表白:“中华情、中华魂在我们心里牢不可破!”

通过庄重、肃穆的仪程仪式,拜祖大典把“中原根深,华夏叶茂”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参加和观看大典的炎黄子孙心中,进一步加深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激发了炎黄子孙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的豪情壮志。

弘扬优秀文化的平台

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融纳性、首创性、辐射性、延伸性、开拓性和生命力,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拜祖大典将黄帝文化中蕴含的统一、和谐等社会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之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九项大典仪程规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典仪程仪式庄严肃穆、感染力强,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大典举办期间,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成为专家学者交流的平台。余秋雨、于丹、王立群等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解读黄帝文化的丰富内涵,呼吁年轻一代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理论层面的交流,参观河南博物院、观看《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参加炎黄文化周等活动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领略了黄帝文化、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颇具中原特色的灯笼张、民权画虎、秦氏绢艺、上蔡核桃雕花等民间艺术品和河洛大鼓、河南坠子等民间绝艺、绝活都给参加大典的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化具有跨越国界和民族的力量。

八年来,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影响日益扩大的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国际的重要平台。

参加大典的著名学者、媒体评论人李晓宁曾说:“我们的炎黄文化是有悠久传统,是有高尚价值的,是值得我们传承并长期保持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还要有能力去把这种文化向全球传播。”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

历年来,大典均邀请国际知名媒体予以宣传报道,并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文艺频道进行直播。除了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不少网络媒体也发挥优势,对大典盛况进行直播,让全世界人民在第一时间领略到拜祖大典的精彩魅力。

近年来,正是通过对黄帝文化的深入挖掘,并采用多种途径传播,黄帝文化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国际知晓度和认同感大幅度提高。

一些外国朋友也被源远流长的黄帝文化吸引,前来参加拜祖大典——

美国人杰夫·纳弗罗曾说:“我是冲着黄帝文化来的,是黄帝把我引到了新郑。”

法国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朱力安说:“拜祖大典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平台。”

凭借着巨大的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复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