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童真世界的七彩梦想
民生恒大契合刚需受肯定
拜祖大典明日举行
全省法院专项活动
打击贪污贿赂犯罪
发现乱涨价行为
将快速严肃查处
郑上新区规划
通过专家评审
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
蓬勃发展的航空经济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马健 摄

铁、公、机大枢纽

撬起来的大都市

(上接一版)

起初每月一班,第4个月起即实现每周一班现常态化运行,今年5月份将开行每周两班。成为“渝新欧”“蓉新欧”等5趟对欧班列中,发展最快、货源最足、运行最稳定的明星品牌。目前,郑州班列集货半径已超过1500公里,覆盖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在内的16个省市,服务东中部270多家对欧贸易企业,承运货物达900多种,基本实现货物的欧洲全境分拨。

我国出口欧洲货物“一江春水向东流”经海运输往欧洲的基本格局,正在悄然改变。山东泰安宝文斯服装公司总经理赵兴文说:“过去,我们的服装从青岛走海路到欧洲,现在一部分掉头经郑州走陆路到欧洲。最重要是省时间,一些急订单不会因海运不稳定而丢掉了。”

“郑州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优势,以及郑州与中东部制造业基地和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海港口岸联系便利等诸多因素,共同形成了其集疏货源的有利条件,使郑欧班列迅速脱颖而出。”郑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薛云伟说。

大枢纽、大物流撬动产业集聚变迁正在郑州成为现实。值得关注的是,继富士康“苹果”生产线之后,2013年,酷派、天语、创维等14家智能手机生产企业入驻郑州航空港区,一个“苹果”正在变成一个“果园”。2014年,郑州的智能手机产量可达1.5亿部,郑州将成为“中国智能手机之都”。他们认为,无论将来主攻国际还是国内市场,在郑州建厂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郑州是离市场最“近”的城市。

与此同时,一批新型业态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悄然落户实验区,据统计,2013年,仅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就新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达1500多亿元,主要集中在物流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枢纽型大都市功能全面提升

正如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所说,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最终要落脚在“塑造大都市”上。河南省和郑州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两个国家战略机遇,将郑州市发展定位为建设“以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

建设中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一个万马奔腾的大工地,多条生态水系改造、道路、公园绿地、居民安置小区、污水垃圾处理、综合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工程正同步推进。按照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一座现代化的智慧生态城。

而在更大范围内,郑州也在加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个郑州区域的交通便利性。按照规划,依托 “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络,5年内,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辐射省辖市的“1小时交通圈”和辐射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建设城际铁路网形成中原城市群“半小时交通圈”;郑州市区则将5年内建成覆盖城区的“三横两纵一环”地铁线路及进出城快速路系统。

比城市硬件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管理、服务功能的提升。围绕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河南提出要把实验区建成体制创新的示范区。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大胆探索,简政放权,强化服务,赋予实验区省辖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明确了26个领域266项具体事项,实验区可直通省直部门,大大提高了效率。

同时,郑州还率先开发出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作为全国五个跨境E贸易试点城市之一,郑州仅用半年时间即自主开发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经过京东商城、敦豪货运等97家电商、物流商上线交易,已累计进出口包裹1.5万余包,有人预言,随着大批的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包裹通过这一平台出入境,郑州“进出口贸易额”数字将会“翻筋斗”式地上升,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原载《半月谈》第六期(2014年3月25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