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产业军团”托起“四个河南”美丽愿景
全市小额贷款今年再放十亿
北三环下月有望直通东区
水生态文明建设
明确30项工程
省级名镇名村
郑州再添三个
政府为残疾人
上交通意外险
郑大定向选拔
贫困地区考生
0410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产业军团”托起“四个河南”美丽愿景

(上接一版)统计数字显示,五年来,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3725.5亿元,年均增长28.9%,高出全市年均水平5.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064亿元,年均增长35%,高出全市年均水平11.8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税收301亿元,年均增长29.8%,高出全市年均水平4.3个百分点;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18个,项目总投资2260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0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11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72平方公里。

2013年,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长20%。其中,航空港集聚区营业收入总量达到1760亿元,经济技术、高新技术集聚区营业收入均超过800亿元,中牟汽车、荥阳市、新郑新港等5个集聚区营业收入总量超过300亿元。荥阳市、新密市、登封市等4个集聚区营业收入增速在30%以上。

优化升级

破解城乡二元难题

当浦东新区引领长三角率先发展,滨海新区推动北方经济快速跟进,两江新区带领西南地区强势崛起,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河南凭什么勇立潮头?河南迫切需要选择一个核心增长极,一个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下,全市各产业集聚区不断拉长产业链,推动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扫清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就需要大力强化产业发展,积极开辟工业产业新阵地,推进园区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努力打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2013年,郑州坚持内涵和外延发展并重,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实现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在集聚“旋风”带动下,我市工业逆风飞扬,一批大项目纷至沓来。去年,全市共签约符合主导产业的亿元以上项目286个,签约总额4227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8个,签约总额4019亿元;“三力”型项目42个,签约总额1548亿元;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项目115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达到59个。荥阳市围绕打造千亿级超硬材料基地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引进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25个。二七区引进总投资近4亿美元的顶新集团扩大再投资项目。新郑市签约投资8亿元的华润雪花啤酒等项目。

除了工业集聚区,我市还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以好想你、思念、雏鹰等企业为龙头的11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省级认定,农业龙头企业向示范区延伸、集群发展效应初现。截至去年年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4家,较2012年增加7.1%。

悄悄变化的郑州产业结构之比,生动诠释着郑州正在快速演进的经济大变革。

201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底的2.6∶56.4∶41调整为2.4∶56∶41.6,第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中,资源型工业比重持续下降,七大主导产业等比重持续提高,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0亿元,增长13.7%。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570亿元左右,增长9.5%,服务业投资完成2910亿元左右,增长37%,增速首次超过工业。

由集聚、创新、活力汇聚的产业高地,正担纲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生力军。

因为产业高效集聚派生的巨大力量,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已昂首起步!

因为天生所承载的优化升级的使命担当,产业集聚区已成为经济隆起带上的颗颗明珠!

重任在肩,承载着美好愿景和使命担当的产业集聚区,将继续策马扬鞭,跃进提升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