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摄影三部曲为河南“代言”
书香透高墙
王同辉挑战“儒雅恶商”
观茶道 赏茶陶
李传波书画展下周开幕
只要作品好 不愁没观众
“海盗船长”变身“数码上帝”
世界名导看好中国电影
高雅艺术走进校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只要作品好 不愁没观众
——访豫剧陈派传人武惠敏
武惠敏剧照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只要有打动人心的好剧本,有能反应人性、能引起共鸣的好题材,我相信豫剧还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华文化长河中继续绵延传承下去。”今晚,“陈素真·吴碧波舞台艺术精品回顾”演出将在省儿童影剧院上演,作为陈派优秀传人,省豫剧一团演员武惠敏把更多的“露脸”机会让给青年演员和学生,甘当绿叶衬红花。谈到豫剧的发展前景,武惠敏并无“戏曲衰落”的悲观情绪,她认为,只要有好作品、好的运作模式,不愁没有观众,豫剧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天赋佳喉的武惠敏1962年出生于开封,她15岁从艺,工刀马旦和花旦,曾受到豫剧大师陈素真亲传,1982年以陈派名剧《拾玉镯》获得河南省首届青年汇演一等奖,与她获得同届金奖的还有歌手李娜和王惠等名家;1985年选调入省豫剧一团后,又向常香玉大师学习演出《红娘》,并主演该剧荣获首届全国《红梅杯》大赛河南赛区金奖,成为豫剧界极少能得到陈、常两位大师亲传的演员。

许多观众不会忘记,电影《鸡犬不宁》中为徐帆一段《春秋配》“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的唱段,与电影水乳交融,增加了电影的地方特色,让观众对河南豫剧有了进一步了解,而这正是武惠敏的配唱。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0月,武惠敏应邀参加欧洲音乐艺术家联合会和奥地利中国文化教育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维也纳国际声乐大赛,凭借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段和京歌《故乡是北京》,以满分成绩夺得金奖,成为河南地方戏曲演员参加世界音乐大赛夺奖第一人。

“我现在取得的一些成绩,都是老师和前辈们教导、影响的结果。”武惠敏谦虚地表示,陈老师曾说“艺不惊人死不休”,教导她在舞台上的一切表现,都要从塑造人物的需要出发,千万不能卖弄自己……“老师手把手教了我《拾玉镯》和《宇宙锋》两部传统戏,还教我如何用心塑造舞台人物,让我受用终身。”

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武惠敏不拘泥于陈派原始唱腔,博采众长,在陈派、常派唱腔艺术神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根据不同人物和情绪,把民歌、美声巧妙地糅入已掌握的传统假嗓发声中,并在不同剧目的演出实践中,科学地继承、发扬,被戏迷亲切地称为“花旦精英”。

“去年4月参加纪念老师陈素真诞辰95周年演出后,我一直忙着教学生、参加公益演出。”武惠敏告诉记者,老师对豫剧艺术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她,虽然陈素真、吴碧波等大师、前辈已经去世,她会继续完成她们的豫剧传承事业,把从前辈那里得到的毫无保留地传给向她求教的人。

说到当代豫剧艺术的发展,武惠敏认为,要想使豫剧保持生命力,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来。“很多传统剧目,讲的故事也非常‘家常’,每个人都能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这就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大家都愿意看。”武惠敏认为,很多弘扬真、善、美,讲述爱、孝等人性永恒主题的作品,在这个时代依然能打动人心,“豫剧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并不矛盾,只要我们在剧本、表演、乃至营销模式等方面下功夫,就一定能吸引观众,以强大的生命力,发挥豫剧的影响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