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人道许君最天然
林语堂戒烟
著作·编述·抄纂
《兄弟,活着再见》
树与郑州村名
lh4210
lh439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河西走廊行

刘安杰

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之西,且又夹处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隆起的走廊北山之间,形成一条长约1000公里,宽10多公里至10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形似走廊而得名。

我到的第一站是河西走廊东边的起点武威。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后又称为凉州。

因为我早就知道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所以安顿好行囊后直奔雷台景区。

走进雷台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即是高大水泥墩上的“马踏飞燕”。只见它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于一飞鸟之上,飞鸟展翅,惊愕回首,显示了奔马快捷如飞、神速超群的意境。在“马踏飞燕”的后边,是由99件车马武士俑组成的一支庞大的仪仗队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

见此情景,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的金戈铁马,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逼大宛献出的3000多匹汗血宝马,西域的天马良种引入武威繁衍培育出的好马,汉武帝龙颜大悦地欣赏这些即将出征的战马……

从武威乘坐大巴西行,我被车窗外的景物惊呆了,啊!那不是古老的长城吗?

武威至山丹段,无论是戈壁还是田野,无论是公路沿线还是山坡洼地,蜿蜒起伏的长城真是无所不在。这里的长城保存相对较好,斑驳的黄土高墙虽历经风雨侵蚀但却傲然挺立,每隔一二百米还会有一个烽火台,整体连贯,功能完备。

更让人叫绝的是,这里有一段双列并行的长城,当地人称之为双长城。原来明代为了进一步强化军事防御功能,不但对汉长城进行了修整,而且又修了一条长约百公里的长城,这样就出现了汉长城与明长城比肩而行的情形。这在中国几万里的古长城中的确是独一无二的。

不知不觉就到了张掖。当地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可见张掖是必看的。

张掖古称甘州,地处河西要地,物产丰富,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在那里我参观了大佛寺、木塔等文物古迹,并品尝了当地小吃“三套车”。

从张掖向西,我来到了酒泉。这里古称肃州,与甘州同取第一个字便是甘肃。

听说酒泉的地名有一段故事,为了弄清它,我立即赶到酒泉公园。

跨过神明桥 ,穿过汉代风格的大木檩长廊,有一个花岗岩雕成的大酒樽。酒樽正面镌刻着李白的《月下独酌》诗句:“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再向后走,便是闻名遐迩的古酒泉。但见泉水清澈无比,池子里有许多游人投下的硬币。

古酒泉北侧有“出征”、“鏖战”、“庆功”三组大型群雕,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准确而艺术地再现了霍去病河西征战和大捷的场景,揭示了酒泉地名的由来。

酒泉原名金泉。据传,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部西征匈奴,打了胜仗,武帝赐酒庆功。去病认为,大败匈奴全赖将士奋勇杀敌,皇帝所赐御酒,应由全体将士同享。因酒少人多,去病遂将御酒注入金泉,与将士酌水共饮,酒泉因此得名。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以雄关命名的城市——嘉峪关。晚上到达,次日一早便急匆匆赶往天下雄关嘉峪关。

刚进景区大门,就听一位看完嘉峪关的60多岁的游客边走边说,嘉峪关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还要好看。这更激起了我的兴趣。

嘉峪关果然气度不凡。但见关城层楼重叠,飞檐凌空,巍峨壮观。关城两翼,高大的长城翻山越岭,蜿蜒逶迤,烽墩众多,布局合理,形成了一个壁垒森严的军事防御体系。作为主建筑,关城的设计十分考究。它由内城、翁城、外城、楼阁和附属建筑组成,关城并守,易守难攻。

嘉峪关不愧为“天下雄关”。它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与山海关遥遥相对。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张骞凿空西使,霍去病攻伐匈奴,班超略定西陲,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东入中原,林则徐西出新疆,左宗棠经略边疆,都在嘉峪关留下点点史迹。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共同演绎了中华民族融合、发展和强盛的历史篇章。

作为文学爱好者,走进河西走廊,自然联想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边塞诗。

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经过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东西方文明交汇最活跃的地区。尤其是河西走廊,留下了许多边塞诗名篇佳句。

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河西走廊,神奇的土地,神秘的土地,古代群雄逐鹿的马蹄烟尘虽已散去,东西方商贾互市交流的印迹虽已模糊不清,但祁连山融化的雪水依然滋润着它,千年的文化沃土之上依然枝叶繁茂,古丝绸之路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