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4下一版
六成市民爱阅读
读书多读实用书
郑州近期连阴雨
谨防小麦赤霉病
河南高校自今年起
三类计划增招农村生
我市一公司入选国家
首批铝行业规范企业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实行“户籍化”管理
胡佩兰希望书屋
昨日捐赠两小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六成市民爱阅读
读书多读实用书
——郑州阅读现状调查
现状分析:流失与坚守

六成市民爱阅读

读书多读实用书

本报记者 左丽慧 秦 华 杨丽萍 张乔普 实习生 李梓馨 文 李 焱 实习生 李 阳 毛伯阳 图

今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进一步鼓励国民“多读书、读好书”,各相关单位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伴随着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关于“读书”的话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郑州人爱读书吗、喜欢读什么书、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读书?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几路,采访了读者、作者、出版社、书店经营者……试图一探究竟。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倡导全民阅读·多读书 读好书”系列报道,带您一起读书。

“倡导全民阅读·多读书 读好书”

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由郑州市新华书店主办、郑州市推广阅读志愿者团队实施的《第六次郑州年度城市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郑州市民2012年至2013年,平均每月阅读图书1.21本,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46.96%的市民每季度读书1~3本,构成了稳定的阅读主力群体。15.24%的市民每季度读书不足1本,较去年上升1.4个百分点。在阅读时间方面,市民每天通过各种媒介阅读的时间平均为1.71个小时。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市民占40.93%,1~3小时的占45.59%,3~5小时的占10.33%,5小时以上的占3.14%,合计我市有59.06%的市民每天通过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

在市民对阅读量的自我感受上,有22.7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读书量比去年有所增加,43.16%的受访者表示与去年持平,34.10%的受访者表示比去年有所下降。部分被访者感到由于电子阅读的比重增加,挤占了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所以纸书阅读略有下降。

“整体来看,郑州市民日均读书时间与国内其他大城市水平相当,但纸质图书阅读数量并不乐观,相较于杭州、武汉、深圳、上海等城市,乃至日本年人均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的阅读量,还有明显差距。”郑州市新华书店营销策划部经理路毅告诉记者,杭州2008年的年人均阅读量约为36本,郑州当年是12.4本,差了一倍多,6年来,其他城市阅读量一直稳步增加,但郑州去年的数据是14.5本,6年的时间仅仅增加了两本书,这个速度无疑有些缓慢。

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查是志愿者团队严格按照全国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方法,历时两个月,在市区开展随机抽样结合网络抽样调查4500例,其中有效样本4212例,从阅读量、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反映市民整体阅读状况,并在保障调查精度、随机性等方面,达到并超过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平均组织水平。

共计59.06%

超过1小时

46.96%

每季度读书1~3本

15.24%

每季度读书不足1本

3.14%

5小时以上

10.33%

3~5小时

45.59%

1~3小时

40.93%

1小时以内

阅读时间

中原图书大厦经理张艳介绍说,该大厦的购书群体以学生群体为主,从售书种类上来说,社科类比例最高,约占40%,这其中包括文学类及考级、经济类等“刚性需求”色彩较重的图书,其次是文教类图书,约占三分之一。“从各种书籍的销量来看,介绍某种技能、考公务员及各种证的‘有用书’比较热门,而那些看似‘无用的书’,销量就相对差一些,总之是刚性需求大于个人兴趣。”路毅说:“现在比较畅销的分别是生活保健类、社科文学类、学生用书、少儿图书。”

河南省图书馆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郑雯介绍,省图书馆供借阅的书籍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科类,借阅量显示,社科类中,畅销书、考试类书籍最受欢迎,经济、地理、政治方面的书籍借阅量有所上升;自然科学类中,养生类、装饰装修、电脑机械类书籍较受关注,“在这个泛阅读、快餐式阅读时代,读者还是更喜欢读较为轻松的和实用性比较强的书籍。”郑雯说,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两年绿城读者的阅读有慢慢沉淀下来的趋势,从借阅量、借阅频率上来看,诸如介绍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受关注度越来越高。

《第六次郑州年度城市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阅读目的方面,出于学业工作需要的占15.07%,出于娱乐休闲、丰富生活的占44.11%,修身养性、提高修养的占22.14%,打发时间占8.52%,专业或兴趣发展占9.47%。娱乐休闲丰富生活在市民各种阅读目的中占比最大。

在选择图书标准方面,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有价值的观点”39.75%,“动人的故事情节”22.90%,“有独特风格的语言”19.25%,而选择“作者知名度”的有6.68%,“外部推荐”的11.39%。说明市民对图书价值有比较理性的评价标准,不盲目跟风。

阅读方式:电子超纸质

相较于传统读书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电子化阅读,在最喜欢的阅读媒介方面,前三位依次是:手机阅读,占比23.59%;互联网络信息,占比23.37%;纸质图书,占比22.25%。相比去年,纸质图书的阅读率保持平稳,而手机阅读和互联网络信息阅读的比重上升明显。更重要的是,这是调查6年来报纸和杂志首次退出前三,而手机阅读第一次排名首位。

“去年全年省图书馆接待读者量108.2万人次,图书流通量68.9万册次,各类持证读者70230人,借阅读者2.8万多人,实体书平均借书量16本,这些数字约比前年增长10%左右。”郑雯介绍,目前该馆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去年新办电子图书证5256个,电子书的阅读率大大提升。

记者走上街头对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不少市民表示现在已经很少再拿起书本了,一方面发达的网络让电子阅读十分便捷,另一方面现在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人们对业余时间的分配也更加充实,能够抽出时间认真、完整地看完一本书,需要更多的兴趣和毅力。

在6路公交车上,记者数了数,紧盯着手机屏幕看电子书的人就有近10位。采访得知,他们大多数看的是网络小说,内容包括言情、玄幻、游戏等。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孙鹏告诉记者,工作之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了,现在他就把在公交、地铁上的时间利用起来阅读,有些费眼,但也收获不少。

手机阅读和互联网信息阅读率的连年提升,说明广大市民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如去年调查报告中预测的:一方面传统的报纸、杂志选择率持续下降,纸质书籍趋势平稳,互联网阅读迅速上升,6年间上升16.67个百分点;一方面移动终端阅读增速迅猛,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阅读的普及率迅速提高,成为市民首选阅读媒介。

路毅表示,在阅读媒介方面,2008年的时候,前三名是报纸、纸质图书、杂志,这三种方式阅读的市民加起来占80%多,其中报纸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到去年,前三名是手机、网络、图书。但是图书跟2008年相比,比例没有变,这意味着,在郑州喜欢读书的人群并没有减少,纸质图书的读者群非常稳定,同时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互联网络信息

占比23.37%

手机阅读

占比23.59%

纸质图书

占比22.25%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人对郑州市民目前的阅读量感到担忧,对坚守“读书”阵地的读者表示钦佩。郑州人是没有时间读书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导致阅读量难以增长?记者进行了采访。

谈到目前的国民阅读现状,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副总裁王守国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国国民的人均阅读量却是最少的国家之一,根据调查,去年国民的阅读量不足一本(大众阅读),与以色列、韩国等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说起郑州人年平均阅读量达14.5本,王守国表示:“如果这个数字是确切的,有代表性的,那么郑州人的阅读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当高的。”王守国认为,阅读量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阅读质量。“我认为所有的阅读,不论读什么书、通过什么方式、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值得鼓励的,但系统化的深阅读比浅尝辄止的碎片化浅阅读更值得提倡。”

从事图书相关行业多年的张艳对郑州目前的阅读现状不是很乐观,“不知道是没时间,还是因为大家生活压力比较大,我感觉身边热爱阅读的人太少了。当然,还是有爱读书的人,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及年轻人中受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人群。”张艳注意到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家长和学校较为重视培养少儿的阅读习惯,“虽然孩子们可能最初是被动的阅读,但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受益终身。”

王守国说,政府近年来大力提倡全民阅读,鼓励多读书、读好书,图书馆、书店等相关部门也开展了“全民阅读月”、主题书展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媒体关于阅读的倡导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知识型社会的到来,获取知识变得很迫切,而书籍是获取知识、提升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政府、媒体、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民的阅读意识、阅读量也相应有所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现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