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苟利国家生死以
《世界美文观止》
五云山与雾云山
沈氏摔跤
鸟语花香
踏 春
qhq4340
qhq435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踏 春

陈鲁民

古人向有踏春习俗,沿袭至今。踏春,又称春游、游春、探春、踏青、野步等。每年寒食、清明时节,时逢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草青树绿,繁花似锦,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勃勃生机。人们扶老携幼,三五成群,到田野、山林、郊外,赏花,折柳,挖野菜,放风筝。大好春光里,尽享人生乐趣。

早在先秦,民间就有了踏春习俗,当时叫“春禊”。《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描绘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踏春的盛景。中国古代春季有名的“上巳节”,就定为三月初三,男男女女结伴穿上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认为可以拔除不祥,释放郁闷之气。

到了唐代,正式有了“踏春”一词。那时候,国力强盛,民风开放,男女老少都争相踏春,各取所好,很是热闹。尤以唐代仕女踏春活动最有特色。每到上巳日,长安仕女结伴四出郊游,常开展诸如秋千、跳绳和观球等体育活动。如遇有名花则藉草而坐,解其裙而四周之如幕,以作游赏,名曰“裙幄”。还以斗百草为戏乐,即以草为比赛对象,或对花草名,如狗耳草对鸡冠花;或斗草的多寡,韧性等。

如果是文人骚客,不仅要踏春,还要赋诗。杜甫《长吟》诗中的“花飞竞渡日,草见踏春心”。孟浩然《大堤行》中的“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欧阳修《踏青》词中的“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啸”; 清赵翼《青山庄歌》中的“梓泽风流昔未经,踏春偶到访池亭”。都是踏青诗里的名句,流传甚广。

即便是一本正经的孔圣人,也对踏春很感兴趣。《论语·先进》里曾点说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何其潇洒,令人向往。孔子表示,我也想这样去玩一回。至于后来去成了没有,没见文字记载。不过,能在春天的沂水里游嬉,孔子师徒们的身体也够强健了。

天下第一楷书《兰亭集序》,也是踏春的收获。那一年暮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和一帮文友来到会稽山阴之兰亭踏青。只见风景如画,“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他们饮酒赋诗,互相唱和,佳句迭出,好不热闹。又借书圣如椽大笔,写成《兰亭集序》,文字与轶事皆成千古不朽。

踏春时,青年男女有了较平时更多的交往机会,所以发生点爱情故事也是很常见的。孟綮《本事诗》载,唐代诗人崔护一次踏青,遇一美女依于桃树旁,含情脉脉送茶给他喝。因萍水相逢,未通衷曲而别。次年重游,桃花依然,不见美人。于是他在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人据此还演绎了一段凄绝艳美的故事。

大凡与春天有关的词汇,都是暖洋洋的,喜滋滋的,甜蜜蜜的。踏春,尤其令人心旷神怡,且老少皆宜,所以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天天宅在屋里的男女,在城市钢筋水泥森林里压得透不过气的你和我,何不趁假日相邀三五好友,走向大自然,脚踏青草,漫步田野,聆听春姑娘的天籁之声,赏百花,闻鸟鸣,得一日闲暇,换一日轻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