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存 折
一个女人·一座楼·一段命
老 去
《散文选刊》丛书
名人与书
春分时的玄鸟
qhq4410
qhq441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分时的玄鸟

任崇喜

在古代,春分是我们常说的“四时八节”重要组成部分。“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八节”指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惊蛰时的雷声已经把人们震醒,下雨时天空自然要打雷并发出闪电,不足为奇。

值得说的是元鸟,元鸟即玄鸟。玄鸟为何物呢?分别有凤凰、燕子、陨石、流星之说,最近有人认为是雄鸡,人们更多地认为玄鸟是燕子。玄鸟是商族的图腾,《山海经》说玄鸟是“四翅鸟类,羽毛呈淡黄色,喜食鹰肉,性暴戾,居于平顶山”,与一个朝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民族先祖商契的母亲简狄在郊外看见天上的玄鸟掉了个卵,取而吞之,就有了身孕而生下商契。这就成为“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一传说的根据。

或许因为这个玄而又玄的传说,才有了高禖之祭。高禖之祭始于汉武帝,他29岁时才得到“戾太子”刘据,喜出望外,当然要设祭坛谢恩。“戾”字有蒙冤受屈之意。这位屈死的太子,让一直追求长生、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轮台悔过”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治国之策开始由“多欲”向“无为”回归。高禖之祭这天,皇帝要虔诚地率领他全部的妃嫔,到设于南郊的祭坛去叩拜司掌生育的高禖之神,并献上牛、羊、豕等供品,以最为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高禖实质是远古妇女乞求生育之祭的延续和发展。魏晋南北朝,各国皆有高禖之祭,但直至唐宋时才依照礼经制定了礼仪。在禖神之前,那些怀孕的妃嫔将会得到礼酒和弓箭,这有特别的寓意。“酌酒于高禖之庭,以神惠显之也。带以弓韣,授以弓矢,求男之祥也。王居明堂,礼曰带以弓韣,礼之禖下,其子必得天材。”这不仅是为了求子,而且还希望得个男胎,将来有所作为。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清朝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里说:“元鸟至,则高堂画栋衔泥结草以居。至秋社,城村燕各将其雏于采育东土阜,名聚燕台,呢喃竟二日而后去。”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徐铉在这首五律《春分日》里逼真地写出了思妇在春分日里的伤春情思,不加雕饰,却令人动容。崔融在《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诗云:“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道出了一个游子的思乡情怀。“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词《踏莎行》。春分时节,新燕百花跃然纸上,哪知青楼的歌声引得诗人愁,可惜了这美好的“春分天气”。

但农人没有这样的感伤。“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他们活在土地上,活在真实中,知道春分的价值。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起来。”每年到了春分,一般便出九了。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在明媚干净的春天,这样富有泥土气息的农谚和诗句总能让人有一种幸福和依恋的感觉。

向前看,一切都将春暖花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