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清廉不清廉关键看“节点”
仅倡议“无手机”课堂还远远不够
质疑分时免票 不如推广“嵩县模式”
为“脚尖上的中国”腾个地方
布鞋院士走红的意味
“净网”需要社会合力
跪求
书籍是可栖居的精神家园
官员退出制还须精细化
被逼出来的也要纠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布鞋院士走红的意味

不喜欢和媒体打交道,不为浮名所累,专心于事业;光脚布鞋黑衣,似扫地僧,喜好喝酒,二锅头不离身。在中国遥感领域,他是第一个在国际上享声誉的人。一张不经意的照片,让李小文院士一夜走红网络。很多网友觉得他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4月25日《成都商报》)

实际上,民国时期,西南联大就多有李小文院士这样的人。种种情怀,种种表现,人们从他身上看到的,都是久违了的知识分子的风度与风骨。或者一种叫“范儿”的东西。

金岳霖先生,原来的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及创办人。他的《知识论》享誉国际。金先生因为眼病的缘故,帽子终年不脱,一副眼镜一白一黑。曾昭抡先生,原来的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有机化学等课。但他又擅长分析时事,所写时评,比之专业人士毫无愧色,且“贯彻始终”地跟学生一道吃,玩,闹。沈有鼎先生,是哲学系一位年轻教授,抗战以后才从德国回来,对于小吃极有兴趣,上至“米线”下至通心糕糢糢之类,他都光顾,并且有时拿着大摇大摆,缓行过市,优游自在。沈先生不修边幅,在民国三十三年度整一年中,一直到应聘赴剑桥讲学,一件夹袍无论寒暑就从来没有换过。

在看惯了装这装那的时代里,李小文院士的自我形象是彻底的不装。他的朴素、朴实,不仅是个性使然,还因为他对世事了然于胸,更愿意服从于自己的内心,按天性、偏好去生活。

确乎态度决定一切。李小文院士的一切所为都由他的人生态度所决定。像李小文院士这样的纯粹的学者往往都是痴人傻人,不随波逐流的人,淡泊名利的人,特立独行的人,精神自由的人。在浮夸、浮躁社会层层的包围中,他是清新的力量。可以说,他这样的人,心里的学问已装得满满的,再也盛不下多余的虚名浮利。“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社会上还多亏有这样内心强大的自然之子,这样的人的存在,实在是一息尚存的传统之幸、文明之幸。

不管怎么说,李小文院士突然在网络世界走红都是件好事。因为,多一些人崇尚文化、崇尚纯粹,总比拜金媚权要好,总比崇尚那些泯灭于人性、泯灭于理性的各类言不由衷的说教要好。 伊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