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十九中上演“达人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十九中上演“达人秀”
——李艳静
“汉字英雄”严宇桥获全国一等奖时与于丹教授合影。
品学兼优的柳小语是新丝路模特大赛唯一获奖的中学生。
胜利了,我们班都考上了一本!
李艳静老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神圣的“静姐”。
郑州十九中的学霸们分享成长的快乐与收获 (右五为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杨洁)。

本报记者 李 杨 文 王帆 图

近日,从西安交通大学传来喜讯,郑州十九中的初三学生杨洁被西安交通大学本硕连读少年班顺利录取。据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今年在全国共录取130名学生。当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时,这位“学习达人”这样说:“我并不是十九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我有自己的梦想,我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罢了。”

其实,杨洁只是郑州十九中的众多“达人”之一。在文化底蕴深厚、教学成绩斐然的郑州十九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一场场励志“达人秀”,诉说着与梦想、与成长有关的动人故事。

勤学苦练,梦想培育未来之星。

一个人,想要优秀,必须接受挑战;一个人,想要尽快优秀,必须寻找挑战。

——柳小语

郑州十九中的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对未来充满着憧憬。眼前的这个女孩眼睛里闪烁着梦想的光芒,谈话中充满了向往,她就是郑州十九中高二年级女生柳小语。

小的时候,柳小语是一个内向的人,不敢跟别人说话。但是每一个女孩都想要拥有别人的关注,直到有一天她和外婆一起看到了CCTV模特大赛,她才第一次为自己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八岁那年,柳小语参加了儿童模特大赛,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在舞台上受人关注的感觉。也许是老天的眷顾,十二岁那年,柳小语就长到了一米七几,她的梦想终于可以飞起来了。妈妈把她送到了模特班学习,她第一次觉得儿时的梦想变得这么明确而坚定。

初三时,文化课成绩已非常出色的柳小语第一次参加了“CCTV模特大赛”郑州选拔赛,就取得了选拔赛十佳的好成绩。又经过了两年的刻苦训练,她接连取得了河南赛区几个比赛的奖项,又收到了“新丝路中国小姐大赛总决赛”的邀请函,终于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国大赛。

现在她还记得清清楚楚,去报到的那天正好是她15岁的生日。她的内心充满了紧张的期待,第一次感到梦想与自己似乎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在封闭训练的一周里,她一边刻苦地学习文化课一边努力地跟着舞蹈老师学跳开场舞,在别人晚上休息的时候自己再额外多练一会儿……因为她觉得自己太普通了,在那么多的优秀选手里是那么不显眼。那一次她一只脚上就磨了7个水泡,因为没有这样的比赛经验,她没有药酒,只能一包又一包地买创可贴来贴。她的心血与汗水没有白费,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她拿出了自己最佳的状态,荣获了比赛的季军,而在当年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在年级也排名前列。

多家媒体来采访她,她说因为那是她当时走过的最大的舞台,她想要继续留在那里。她的母校——郑州十九中还把她戴着头冠的照片放到了学校的宣传栏里,老师的鼓励更是坚定了她走向世界大舞台的梦想。

接下来的日子里,柳小语又取得了更多的荣誉,梦想也越来越近。2013年暑假柳小语报名参加了第64届世界小姐大赛中国小姐北京分赛区的比赛。这次比赛的参赛者基本上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但是,身为高中生的柳小语获得了季军,同时拥有了一张进入全国大赛的入场券。现在她的梦想是成为中国第二个张梓琳,让我们预祝她在2014年8月份的总决赛上取得好成绩。

在郑州十九中的校园中,处处可以看到孩子们阳光的笑脸,这里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文化的圣地。有很多喜爱体育,热爱绘画,擅长音乐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这里,十九中的老师们倾尽全力帮助这些拥有特长的孩子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近几年来,郑州十九中对于特长生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平台,使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定位重点高等学府,使其更好的为未来奠基。

励志达人,梦想成就“铁鞋少年”。

在校园里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令人难忘的温暖,那是一种无私的爱,一种令人奋发的爱。

——严宇桥

在郑州十九中高三(16)班,有一位特殊的学生——严宇桥。先天性的疾病使他行走困难,但在同学们的关爱下,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回想起三年前初到新班级时的忐忑,严宇桥至今记忆犹新。但很快,所有的担心都被接踵而至的温馨和快乐打消了。

在走廊上,每天都有同学搀扶他。上下楼梯、换教室、上卫生间……班上的男生自愿地成立了一个“爱心帮扶小组”,专门为他提供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不管是信息技术、音乐,还是理生化实验,所有不在教室上的课,他一节都没有落下过。

每天的午餐、晚餐时间,班上的女同学就主动承担起了为他买饭的任务。每天中午12点20分左右,女生会准时将饭菜带到教室,送到他的座位上。“在女同学的照顾下,我从来没饿过肚子。这一点一滴的关怀照顾,让我感到十分温暖。”严宇桥说。

其实,对于严宇桥,班主任彭老师也有着良苦的用心。“本来这种情况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太过关注,势必会让他的心灵变得脆弱。如果不管不问,又会让他产生孤立感,对他的身心发育更是有害无益。”为此,彭老师经常教育班里的同学,要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不要过于殷切地去帮助,更不要袖手旁观。

在班主任的鼓励下,严宇桥不仅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还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运动会。“当老师推着我走在开幕式分列式的最前面,代表班级举起神圣的旗帜,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严宇桥说。

在学校的每一天,严宇桥时时刻刻都被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心包围着,而他身残志坚的顽强意志也在激励着十九中的每一位师生。三年来,他努力进取、积极乐观地迎接每一个挑战,他相继取得了河南省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河南电视台举办的“汉字英雄”大赛全国一等奖、郑州市首届“三平”杰出青少年、绿城美德少年,并且学习成绩也一直位居年级前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于丹给予严宇桥极高的评价,称他为“铁鞋少年”(注:严宇桥每天需要穿铁制的矫正鞋,每只鞋重达5公斤)。用严宇桥自己的话说:“我要用实力证明自己,唯有成绩才能回报学校给予我的帮助。”

春风化雨,梦想打造魅力名师。

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吃,一起学,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他们在经历自己别样的青春,我也在寻找自己的当年。

——付云凤

2004年那个夏天,付云凤刻意为自己挑选了干练知性的西装,练习了亲和又不失严肃的笑容,准备了煽情又理性的演说词,踏入十九中的校园,登上那三尺讲台,从此开始了十年的教师工作。

回想当初,付云凤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善意提醒:“年轻人,你可一定得管住这帮孩子们啊,不能当个孩子王一味地谦让他们,惯着他们,时间长了,他们不害怕你了,你可就骑虎难下了!”

这段话她虽然没有像当初背文言文那样反复诵读,可是却比任何一句至理名言都要烂熟于胸。于是乎,她开始挖空心思地模仿或创造一个个针对学生的“三十六计”——无论学生是迟到了还是不交作业,上课睡觉还是班级量化被扣分,付云凤都有自己的高招。回想起刚带班的那一段繁琐而状况百出的日子,付云凤十分感慨。

郑州十九中校长梁寅峰曾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首先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其次还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激情和理性也是优秀教师的内在潜质。付云凤深受启发,工作思路逐渐开阔。她不再主动出招,而是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学生们每天也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每逢新一周的第一天,付云凤没有再用繁琐的语言去布置安排任何工作,比如哪些同学打扫卫生,哪些同学去领读,哪些同学收作业,而留给学生的永远是黑板上方的这几个字:有你,有我,就成为我们。

班级里现在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是热闹而不失秩序的自主自觉,是你争我抢地为班级出力,在这期间,付老师仅从一个班主任的视角观察着他们,记录着每一个必要的细节,在合适的机会表扬和渲染。

付云凤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且行且思,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身边每一个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是其教育的最高境界。多年来,付老师转化了一个又一个曾经被放弃的孩子,她所带的班级从刚开始的普普通通到三年后在高考中取得一本上线率100%的优异成绩。而在郑州十九中,像付老师这样的班主任还有很多很多……

激情燃烧,梦想点亮美丽青春。

我们要像天使,用阳光、微笑和快乐去感染每个孩子,耐心等待每一个孩子花开的日子。

她,是郑州十九中的一名高中班主任和英语老师;她,每天坚持早到班晚离开,和孩子们一起大声读书、一起默默自习、一起商讨难题;她,和孩子们一起运动,一起玩耍,一起过生日;她,就是学生们口中的“静姐”。

参加工作五年来,李艳静始终铭记着自己的教育信念:世间有些事情可以等待,但是我认为给孩子们正确的教育却不能等待,因为孩子们的成长不能从头再来。

五年中,和孩子们仅有的两次短暂分开让她记忆深刻。

2012年3月18日,她结婚的大喜日子,和老公一起带着同事和孩子们的祝福回到山东老家办喜事,仪式一结束夫妻俩就迅速坐上了回郑州的动车,撇下父母的不舍和留恋,回到了自己始终执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她知道高考就是“战场”,容不得有一丝停歇;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作为军人的妻子,她懂得“奉献的背后是责任,责任的背后是坚守”。

另一次分离是因为和孩子们一起跑步时骨折了,医生叮嘱要休息三个月。可李艳静哪能放得下自己的学生?刚拆下石膏的她便拄着拐杖回到了班里,回到了孩子们的身边,一如既往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她坚持尽可能拄着拐杖站着上课,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把左腿跪在孩子们给她准备的凳子上,一节节课、一个个晚自习和早读,她和孩子们彼此鼓励,都撑了下来。“晚上回到家里,老公看着我左腿膝盖上因长时间跪在凳子上而留下的乌青和那依然肿着的脚踝,一向坚强的老公也不止一次流下了泪水,但我都提醒自己:多坚持一会儿,已经耽误这么长时间了,现在能弥补一点是一点。”李艳静告诉记者。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班主任,在责任、坚守和奉献的同时,李艳静希望用阳光、微笑和快乐去感染每个孩子,用心灵散发出来的扑鼻花香让教育的每个路口都芬芳无比。在耐心等待每一个孩子“花开”的日子,李艳静老师也收获了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达到了一位参加工作仅5年的青年老师很难达到的高度,并因此作为2013年郑州市师德报告团成员之一,在郑州市多个学校、县区作师德巡回演讲。

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个个励志的“达人”,仿佛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装点着郑州十九中这座人才辈出的校园。这些“达人”的成长和成绩,不仅来源于梦想,更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家长的付出,老师的培养,同时也得益于郑州十九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氛围。

近年来,郑州十九中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各学科水平在郑州市均位于前列,高考一本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学校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学校、河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等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师德师风先进学校,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仰望星空,崇尚实干。”郑州十九中始终遵循着这样的校园精神,为培养出更多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优秀学子而不懈努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