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宝林:治病救人最要紧
《盛世庆典》喜获
郑州摄影展优秀奖
遗失声明
新郑为千余名工伤职工
发放待遇1467万元
基层风采
“百千万”文化惠民 为幸福生活加码
xyx452
xyx45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宝林:治病救人最要紧
主动销毁几万元账单谢绝药店高薪聘请

本报记者 赵 地

新郑市梨河镇高班庄村医生高宝林曾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单位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早在2011年7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东方时空》栏目就先后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

今年70岁的高宝林,从跟着父亲学医算起,已经当了53年乡村医生。

一夜出诊11次

“我也累,但累后感觉不亏心”

“我跟子女们说,高宝林对我们家有大恩,我在世的时候,你们要记住,如果我不在了,你们也要经常回村里看看他。”新郑市梨河镇高班庄村村民高文选说起比自己大几岁的村医高宝林,言语里满是感激。

高文选说,自己的母亲和两个哥哥都患有高血压,在他们患病的几十年里,都是高宝林治疗的,无论晴天雨天,从来没有耽误过治疗。

其实不仅仅是高文选一家,只要有人来看病,高宝林都是随叫随到。

20世纪70年代,高宝林一人要负责9个自然村、3800多人的医疗卫生工作。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高宝林的出诊量特别大。至今,高宝林仍然清晰地记得他出诊最多的那天夜里,一夜出诊了11次。

那是一个寒冬的夜里,窗外的积雪有成年人的膝盖那么深。天气严寒,是患有气管炎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发病的高发季节。

“那天晚上,我刚躺下就有人敲门,说他的父亲咳嗽得厉害,让我去他家里看看。”高宝林说。他穿着大棉袄和胶鞋,背着药箱就跟着家属来到患者家。就这样,高宝林从夜里10点一直忙到凌晨5点多,先后去了11位村民家为患者看病。

“当了这么多年乡村医生,经常有人问我,这样随叫随到累不累?我认为,乡村医生就应该随叫随到,因为治病救人最要紧!我也累,但累后感觉不亏心。”高宝林说。

主动销毁几万元账单

“感情比钱分量重”

53年来,高宝林一直想着咋让村民少花钱看好病。

高宝林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感情比钱分量重。”

今年82岁的高锡铭患有脑梗塞后遗症,腿脚不灵活。家人送高锡铭到县城某医院接受针灸康复治疗,一天两次,每次40元,加上床位费和其他花销,一天至少需要150元。

高宝林得知情况后,主动和高锡铭的家属联系:“多花那个钱干啥?你们回来吧!我给他治!”

于是,高宝林就承担起了免费为高锡铭针灸的工作,每天早晚各一次,坚持了好几个月。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在农村还有看病欠账的情况。”高宝林说。

“有的欠账户去世了,有的外出打工多年不回家。明知道他们家庭经济困难,我能不给他们看病?”高宝林说。

2010年年底整理账单时,高宝林就主动销毁了一批家庭困难患者的处方单。

高宝林说,这么多年下来,有好几万元的欠账都被他这样“销毁”了。

谢绝药店高薪聘请

“我一走,乡亲们看病就不方便了”

高宝林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新郑市许多药店都想请高宝林去他们那里当坐堂医生。

其中一位经理开出的条件是,每月只上20天班,管吃住,月薪5000元。

与乡村医生的收入相比,这可是非常优越的条件。不过,高宝林谢绝了人家的好意。

“我一走,这个卫生站就得关门,乡亲们看病就不方便了。”高宝林说。

记者在梨河镇高班庄村卫生站采访期间,年近古稀的高宝林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

当记者问高宝林什么时候能停下来歇歇时,他笑着说:“可能要等到自己干不动的时候了,在这之前,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仍会随叫随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