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博爱中原 文明河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博爱中原文明河南的郑州力量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博爱中原文明河南的郑州力量

本报记者 汪 辉

①昨日,省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联合在绿城广场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广场展示活动”。图为大学生志愿者展示紧急包扎方法。

②市妇幼保健院志愿者教市民如何急救。

③ 30余支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举行宣誓仪式。

本报记者 丁友明 摄

④医务人员在活动现场为市民把脉问诊。

新华社发

今年5月8日是第67个世界红十字日,主题是“尊重人的尊严”,我省今年宣传主题是“博爱中原、文明河南——红十字在行动”。

道德沃土孕育志愿奉献爱心群体。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商都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感动中原,叫响全国的郑州红十字志愿者群体和志愿服务品牌。

“目前,郑州拥有注册红十字志愿者高达3万余人,专业红十字志愿服务队10余支。”谈及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刘东感慨地说,“近年来,郑州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体现了市精神文明创建的成果,是博爱郑州、和谐郑州的体现和象征,是文明郑州的助推器。”

爱心市民耿斌在一次意外中右眼受伤,需要摘除眼球,他无偿地把自己的角膜捐献给了驻马店眼伤农妇王美兰,成为河南活体捐献角膜第一人。

“超级志愿者”陈福安让我们重温这些红十字志愿者的感人事迹,继承发扬他们的博爱、奉献精神,让社会正能量持续释放,让郑州红十字更有力量。

郑州志愿者:

一个不断刷新的爱心数字

6年志愿服务7000多个小时,这是我市“超级志愿者”陈福安不断刷新的爱心数字。

昨日上午,在“5·8”世界红十字日志愿服务展示活动现场,62岁的陈福安又庄重地扛起了“红十字人道精神传播志愿服务队”大旗。他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份义务。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竭尽全力宣传人道精神,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红十字运动历史,积极加入到红十字队伍中来。”

2008年5月15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刚刚退休的陈福安参加完单位组织的捐款后,一大早又专程找到红十字会要求捐款。“看到那里忙碌的景象,我决定留下来。”就这样,他申请成为省红十字会的专职志愿者。

弘扬人道,奉献社会。6年来,陈福安积极参与省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大学宣传红十字运动、招募红十字志愿者1000多人。组织志愿者为玉树孤儿学校捐赠书籍和生活用品价值共1.2万元,参加社区、学校为玉树灾区、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的活动;为千名贫困农民工子女“圆梦”,通过给孩子们发放“圆梦卡”的形式,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微心愿”,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关注郑州市贫困家庭孩子的行动中来;走进建筑工地,连续3年开展“暖冬行动”,为建筑工人送去棉被、棉衣、毛衣、外裤和棉鞋等御寒物资;设置“爱心书摊”,在吸引游人读书的同时,也激发了许多人加入这一爱心行列,在书摊前的捐书箱里,不时有人过来捐书;到老年公寓关爱老人,到儿童福利院献爱心,创办星火志愿团,一心一意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尽己所能,不计报酬。

作为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和优秀红十字志愿者,2008年到2014年,陈福安累计志愿服务时间7000多个小时。从安阳到信阳,从三门峡到商丘,从社区到企业,从学校到工地,他的足迹不仅遍布郑州的大街小巷,还延伸到北京、汶川等地,向全国展示了“郑能量”。

在像陈福安这样的志愿者感召下,我市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目前拥有注册红十字志愿者已高达3万余名。

郑州公益团队:

善举温暖一座城

在我市,有一支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团队,他们用团队的力量,帮助、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用点滴凡人善举,传递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铸就了郑州红十字精神。

“雷锋医生”和他的义务诊所就是其中的一个。2013年11月11日,在省人民医院的旁边,“国平义务诊所”免费诊所悄然开张。这家免费诊所的开办者周国平,原是闻名全国的金水区总医院的院长。退休后,他不甘清闲,于是组织开办了我省第一家免费诊所,组织医生专家志愿为病人看病,且只开药方不抓药,能做彩超等一些仪器检查,不收病人一分钱,还每天为贫困病人提供200份免费午餐。

“1999年,我偶然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消息,说澳门有个地方专门为人们免费看病。”今年66岁的周国平说,那时他就萌发了“等自己退休后,也要办个能给人免费看病的地儿”的想法。

前年退休后,他组织几位退休医生与红十字会合作创办了这家“国平义务诊所”。目前,免费诊所里有9名固定志愿者,4名退休的护士和5名专家。通常给患者开完药方后,周国平还会告诉病人哪家药房的价格贵,哪家药房的价格便宜。

让人耳熟能详的还有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2005年9月,一群水上运动爱好者萌生了建立义务救援队的想法,自发成立了水上义务搜救队。2012年5月6日,搜救队被授予“郑州市红十字水上志愿服务队”的旗帜,成为红十字会下属的公益团队,目前成员达120多人。

秉持“见溺智救”的理念,救援队坚持开展队内演练,积极在电视、报纸上讲解水上救援知识,在公开水域、水上乐园为儿童及家长传播水上安全常识,努力帮助大家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无论酷暑寒冬,风霜雨雪,救援队的东区、龙湖、西区三支分队始终都有人员在重点水域进行日常巡视,发现情况,立即组织施救。自成立以来,救援队共义务打捞溺水人员200余人,成功挽救了40多名溺水者的生命;积极配合110、119参与救援行动,多次被省、市红十字会、文明办表彰为“优秀志愿者团队”。

目前,我市建立了一批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社区为依托,以志愿者领袖为主导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了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志愿服务队、青少年志愿服务总队等10余支专业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人体器官捐献:

百岁老人率两子志愿捐献遗体

人体器官捐献,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之举。无偿、志愿身后捐献遗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所传承。

“最近几年,自愿捐献遗体的市民多了起来,但100岁的老人要捐献,还包括她的两个儿子,这样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郑州市红十字会负责遗体捐献工作的“红十字医用组织库中心”的卜国伟感慨地对记者说。昨日,一位100岁高龄的老人和她的两个儿子,郑重地在《郑州市公民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申请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成为我市“第一高龄”志愿者。

老人说,百年之后一些器官还能给需要的人用,遗体还可以做医学研究,是一件很令人欣慰的事。

老人的两个儿子也都很孝顺,他们不仅理解和支持母亲的想法,还都决定将自己的遗体也捐献给红十字会,为社会做一份贡献。

2012年,我市依法开展和推动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工作,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研究所成立了郑州市红十字医用组织库中心,负责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救助激励,建立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档案等工作。短短两年多来,已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106名,成功捐献遗体15例,捐献角膜12例,让多名患者重获光明。

2012年4月24日,二七区16岁的花季少女冉心怡停止了心跳,为了实现女儿的愿望,让孩子的生命得到延续,家人毅然决定捐献女儿角膜和遗体。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成功实现了角膜和遗体的捐献。

2013年12月,河南男子周杰在海南三亚办事期间不幸病重,在其病危期间,他的家人决定按照其意愿捐献器官,救助有需要的人。在经过一切努力抢救无效之后,周杰最终实现了器官和角膜的捐献,成为三亚市的首例器官捐献者。

2014年2月,爱心市民耿斌在一次意外中右眼受伤,需要摘除眼球,他无偿地把自己的角膜捐献给了驻马店眼伤农妇王美兰,成为河南活体捐献角膜第一人。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推出专题报道《郑州爱心市民活体捐角膜传递光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为了永久缅怀这些遗体捐献者,在实现捐献之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会将其名字刻于河南省福寿园内的纪念碑上,供亲友悼念,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寿园内将举行大型公祭活动,缅怀逝者。

捐献干细胞:

郑州居全国省辖市之首

今年新年伊始,《河南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400例,数量全国第一》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而这距河南捐献第一人——新郑志愿者刘新伟的捐献,已走过了11个年头。

2003年9月23日,在省肿瘤医院,一名患者与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配型成功,从初配成功到实现捐献仅用13天,不仅使河南省分库有了“零”的突破,还创造了当时中华骨髓库实现捐献时间最短的历史纪录。

“我中500万大奖了,我捐,什么时候去?”市红十字会负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工作人员顾国荣回忆说,在当时人们还不太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时,志愿者宋东方捐献的愿望却非常强烈,让他没想到的是,沟通出奇地顺利。

来自市红十字会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成功捐献人数172人次,成为全国第一个捐献人数突破100例的省会城市,连续七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总数为34359人,不论是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总数,还是成功捐献者总数,均占全省的40%以上,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作为一个省辖市工作站,捐献总数位居全国省辖市排名之首,甚至超过了许多省。2011年被中华骨髓库授予“先进工作站”荣誉称号,也是中华骨髓库自成立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工作站。

近160万人次

无偿献血

4月28日上午,在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来自郑州移动的岳蕾躺在采血床上,为一个3岁的白血病男童捐献了55毫升“生命种子”。

岳蕾,是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更是一个无偿献血达人。15年来,她无偿献血5000毫升,超过成年人全身血液量。

血液是生命与健康之源,无偿献血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广泛宣传和精心组织,全市形成了“无偿献血、仁爱光荣”的良好氛围,先后有近160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近3年来,每年采血人次约20万,年采全血量60吨左右。2007~2008年度,有700多人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自《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无偿献血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自2001年起,临床供血100%来自非计划自愿无偿献血,100%符合国家标准临床用血,连续七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相关链接

世界红十字日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并在此期间大力宣传红十字会的人道思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1948年,红十字会协会在召开的执委会会议上正式建议,以国际红十字组织创始人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

据新华社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