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连 载
掌故
散文
文苑撷英
新书架
文史杂谈
掌故
随笔
lh4531
lh452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品味郝堂

马承钧

河南信阳郝堂村,位于信阳市东南隅20公里,名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公布的全国首批20个美丽宜居乡镇和村庄。这里属典型的淮河流域丘陵地貌,从信阳市区南行至平桥区沿浉河路东行,老远就看见“郝堂·茶人家”广告牌,右拐过一座石桥,便是郝堂了。

远望青山如黛、蓝天如洗,片片茶山犹如睡意未醒的村姑,楚楚动人。近看满眼田园风光:映山红和紫云英在清风中摇曳,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与绿树繁华交相辉映,豫南格调的狗头门楼和清水墙,木条树枝编织的柴扉,翠竹掩映的小桥流水,清溪里悠然自得的鱼虾,平整洁净的农田……仿佛来到江南水乡,不由想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古诗来。

途经一片片荷花塘,陪同的朋友说:“豫南话‘郝堂’与‘荷塘’同音,郝堂荷花名气大嘞!”我想,如果夏日来此,必是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景象喽!

郝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虽然风光宜人,过去却闭塞、贫穷、落后。改革开放后,人们渐渐发现郝堂的珍贵,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坚持用最自然、最环保的方式建设郝堂:修建村道、绿化环境、改造房舍,使美丽成为一种生产力和竞争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返回故乡。

走在郝堂,给人一种如夏花之灿烂、如秋叶之静美的感觉。随时做个深呼吸,空气特别清新,如饮甘霖、如沐氧吧。我们参观村民书屋和画室,走进茶楼和农家客舍,浏览社区服务中心、养生服务中心、邮政储蓄、便民超市、餐馆酒家和医疗室,饱览了新农村的新气象。

村西有条小溪,高大的皮柳树在风中轻舞,仿佛向我们讲述岁月的沧桑。几位田间归来的老农正在树下闲聊,很有王维诗中“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意境。

“你们郝堂真美啊!不愧是豫南一颗明珠!”我们上前搭讪。

一位白胡子老汉道:“郝堂过去就美,因为穷没人晓得,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建设新农村,科学种田,打出信阳毛尖品牌,农民富了,生活好了,环境和谐了,村子才真美了!”

“您说得好啊!”我们大声称赞,一位老农用寥寥数语,就把自然美与奔小康的辩证法讲得如此精确!

“老祖宗聪明喔!”一位戴眼镜长者自豪道:“自古至今,每年收稻前郝堂人撒下大把的紫云英,两千多亩啊,既美化了环境,还修复了土壤,一举两得!村里村外大片的荷塘,又消化了全村的生活污水,俺郝堂沿袭的是中国最传统最绿色的污水循环系统嘞!”

据介绍,面积20平方公里的郝堂有村民2200人。女村官的理念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大力倡导农民主体、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几年努力,郝堂成了河南省文明生态富裕村样板。

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为了提高健康水平,现在全村老少天天喝豆浆;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全村实施垃圾分类处理;为做大无公害农业,他们坚持施用农家肥;为迈上富裕路,他们大力发展信阳茶业;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他们积极开发“农家乐”,让“郝堂·茶人家”叫响豫南,在武汉也声名鹊起。

我感慨,“美丽乡村”建设,郝堂人领先一步喽。据说,刚推行垃圾分类时,村里给每家发两个桶,许多人不愿分,志愿者就给他家院子种上花,第二天垃圾就不见了。他们还有个高招:请小学生当评比员,挨家挨户检查卫生。孩子们一丝不苟不讲情面,卫生差的脸红了,卫生好的给予奖励。这一来家家户户干净了,村里村外垃圾不见了,郝堂更清秀了!

《美丽中国》唱道:“美丽中国美在山水之外,有前辈也有我们对祖国的爱……”郝堂村的美丽,不也“美在山水之外”、“有前辈也有我们对祖国的爱”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