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5趟旅客列车调整运行时间
铁路大桥守护者
30个易积水点
雨天出行须小心
黄河铁梁托起郑州巨变
招募百名大学生
担任养老护理员
夏季来临烧伤高发
ghy454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铁梁托起郑州巨变
即将退役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
新老铁路桥交替示意图
施工中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桥

本报记者 聂春洁 宋建巧 文/图

本周五,服役54年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即将功成身退,郑焦城际铁路黄河桥正式启用通车,这将是京广铁路百年来第三次更换跨越黄河天堑的桥梁。

从单线桥到双线桥,再到即将登场的双向4线桥,钳在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咽喉要道上的三座黄河铁路大桥,用100多年的桥梁变迁史,见证着曾经的小县城——郑县,一步步发展到今天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线网构架的繁华大都市。

郑州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有关铁路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民的视线。应郑州铁路局邀请,记者近日登上即将开通的郑焦铁路黄河特大桥,为市民打探三座黄河铁路桥的前世今生,听铁路人讲述桥与城的兴衰荣辱。

黄河铁桥

托起商都复兴

初夏的黄河风景名胜区内,漫天杨花如絮。如果不是经人指点,很难将眼前的几座小桥墩与号称“世纪之桥”的京汉铁路黄河大桥联系起来。而正是它,为郑州贴上了交通枢纽的标签。

据《河南省志·铁路交通志》记载,京汉铁路黄河大桥位于北邙山山脉尽头处,由比利时公司承建,1905年11月建成,全长3015米,是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最长的铁路桥。

郑州,历史上五代为都,后来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渐衰落,到了19世纪末,已经沦为一个半农半商的小县城。100多年前清政府修建京汉铁路黄河大桥时,因为居于黄河“豆腐腰”、修建风险大等原因,当时的河南首府开封与大桥失之交臂,京汉铁路改道郑州。两个城市的命运自此不同。

随着京汉、陇海两条铁路客货运输的快速发展,郑州逐渐成了商贾云集的中原商都,带动了工农业的振兴,当时兴起的一些商业街道,如大同路和德化街,至今仍是郑州的商业中心。到上世纪30年代,由茅盾主编的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中,郑州已被描述为“华北繁华大都市”。

繁华背后,老桥弊端日益显现。由于施工者对黄河洪水冲刷认识不足,致使桥基深度不够。屡遭洪水损害后,有些桥墩甚至被洪水冲得发生摇晃。1949年年初,列车通过该桥只能用小型机车牵引,行车速度限制在每小时5公里以下,并须分割运转,每列车过桥需要3个多小时。

新中国成立后,京广线贯通,居于枢纽位置的郑州再次受益,获得二次发展机遇。

这一次给郑州牵来好运的,是京广铁路黄河大桥。该桥位于老桥下游约500米处,全长2900米,系双线特大桥,1958年5月开工,1960年4月通车。

新老桥交替后,郑州进入加速发展轨道。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根据郑州铁路局提供的资料,1952年该局的客、货发送量分别为891万人、487.3万吨,营业里程1224.2公里。1978年旅客发送量已达2931.9万人,货物发送量5335万吨,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3倍和10.9倍。到2008年,郑州局线路营业里程2453.6公里,其中时速200至250公里线路达564公里,完成旅客发送量6397.8万人,货物发送量17348.1万吨,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2倍和35.6倍。

到上个世纪80年代,借助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十字路口”地位,郑州演变成举国闻名的商贸城,周围乃至全国各地的商家会聚于此。以“亚细亚”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体,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垄断,与国营商场在郑州,演绎出名震全国的中原商战。商都,实至名归。

但是,京广铁路黄河大桥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老桥的缺陷。郑州桥工段黄河桥梁车间书记柳青告诉记者,黄河中下游河水夹沙量很高,河床表面大部分为冲积层,甚易冲刷,河床变化无常。加之大桥在修建期间,受当时机具、施工技术条件等原因所限,致使大桥桥墩基础较浅,自建好投入运营后,就病害频发,为整治养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未来之桥”提速郑州发展

新建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桥位于黄河游览区东北侧,站在桥上,能清晰看到远处两座老桥。

中铁大桥局一公司郑焦城际黄河桥项目部副总工程师肖曦鹏告诉记者,郑焦城际铁路黄河桥于2010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是黄河上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四线铁路桥,双桥并建,大桥郑焦城际线部分全长9.63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京广线部分全长11.28公里,设计时速为160公里。

“对于普通旅客来说,大桥开通后最直接的好处是,今后乘坐京广线上的客车过桥时不会再来回晃动,旅行舒适度将有明显提升。”肖曦鹏说,施工过程中,全桥共计用了混凝土95万立方米、钢筋8.7万吨、钢梁7.5万吨,跨黄河主河槽11联钢桁梁采用钻孔桩群桩基础,桩径2米,桩长80至91米,桥梁寿命、抗冲刷能力都显著增强。

其实,早在2010年9月,郑州已经有了一座黄河上的“未来之桥”。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横跨黄河时走的是郑新黄河大桥,桥上火车时速最高达到350公里。该桥是一条公铁两用桥,由京广铁路客运专线及新107国道共用,设计为双线客运专线、六车道公路。

两座“未来之桥”横跨黄河,让郑州公路、铁路枢纽的地位也更加牢固。

但这并不是终点。对于铁路的未来发展,郑州人有着无人能及的热忱。

今年4月,我省发布《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近期工作方案》,提出充分发挥郑州东站、郑州站功能,加强枢纽场站间衔接,积极发展旅客联运,强化郑州在全国铁路客运网的中心地位,力争2015年郑州铁路枢纽旅客发送量超过3500万人次。

我市也提出,将争取中国铁路总公司支持加密郑州东站至北京、广州、西安等地高铁始发列车,吸引旅客在郑州中转换乘。同时,以郑州站为中心增开普速列车,重点增开与周边不通高铁城市的列车,争取在郑州率先形成普速列车与高铁换乘中心。

与此同时,城际铁路建设被提上日程。我市将建成郑州至开封、至焦作、至机场三条城际铁路,推进郑开延长线、郑焦云台山支线城际铁路建设,有序开展郑州至新乡、郑州至许昌等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郑州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项目。

即将上岗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桥,除了已有的京广铁路线外,承担的还有郑焦城际铁路线。黄河大桥更新换代的同时,功能也得到提升和拓展。郑州,铁路枢纽位置和心脏作用自此将再次得到巩固。新桥见证下,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扑面而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