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感谢媒体严格要求”是易中天的心里话吗
“恶意付薪”
折射制度缺失
食品追溯体系
保“舌尖上的安全”
电信业营改增
谁来消化成本
如此
吃空饷
“洋品牌”的魅力还有多久
“数字遗产”该怎么处理
走出“生活在别处”困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洋品牌”的魅力还有多久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大嘴猴”在美国百货店、超市内售价折合人民币往往只需60~120元,而在国内的专卖店里价格几乎没有低于200元的。

从定价看,“大嘴猴”在美国应该属于平民品牌,登陆中国后它的品牌定位明显高出一个台阶,其售价比美国价格的翻倍还多,“价差”甚至大到125%,国内买一件的价格在美国能买两三件。

同样情况的“洋品牌”还有不少。一条Levi’s牛仔裤在美国的折扣店卖15~30美元,折合人民币150~200元人民币。但同一条裤子,在中国专卖店的价格是880元;一双耐克运动鞋,在美国售价32.99美元,约合200元人民币,在中国卖668元人民币;一条施华洛世奇水晶项链在奥地利卖129欧元,折合人民币1200元,在中国专卖店售价1800元……

中国游客到海外疯狂购物常受到诟病,但不可否认的一个原因是,许多“洋品牌”在国内的售价太贵,远远高出合理水平。很多国外的平民品牌,一到国内摇身一变就成了“国际知名品牌”,并且这样的宣传营销手法还很奏效,能够吸引无数狂热的“洋品牌”追随者。不少“洋品牌”在国外常常会促销和打折,在中国却一直在努力营造高档、时尚的品牌形象,在促销和折扣上也有严格要求,看重的无非就是这种国民心理。相信不少人还有这样的经历,在国外费尽心思淘回来的宝贝上居然印着“Made In China”,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百爪挠心。

国人真的“钱多”、“人傻”吗?当然不是。高价差催生洋品牌代购风,高价使国人海外疯狂“扫货”“代购”。而一些国家的电子商务网站也看到了“商机”,允许中国网友“直购”。中国消费者选择海外旅游时购物或直接海外淘货,必定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倒逼”品牌商调整在中国的定价策略,给中国消费者一个合理的定价。

然而,“品牌”硬扛过高价格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远远不止这些。中国消费者有崇拜国外名牌的心理,才使得一些品牌商认为定价高有利于品牌形象。主观上来讲,这是因为一些“洋品牌”的追随者,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缺少自信,价差越高,越能反映出这样的心理落差,代购越“疯”,越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客观来讲,也是因为我们的制造业水平跟人家比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只有本土品牌过硬,才能培育忠实的消费者,才能涵养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虽然是一种内生的力量,但更需要外在的支撑。所以,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仍然任重而道远。

宋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