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遗失
声明
行医三十载 一心为患者
媒体聚焦郑州华南城
“众里寻你——新郑好人”
寻访评选活动开始
真情服务群众 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党外代表人士征求
意见座谈会召开
供电公司
“走、转、改”直达“神经末梢”
tpzz246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行医三十载 一心为患者
——记新郑市艾滋病救治中心副主任史秋如

本报记者 赵地

学习身边榜样 践行群众路线

他是病人生命的守护者,他是病人生活上最亲的人,他是同事身边言传身教的好老师,他总是以满腔的热忱笑迎每一位患者。

他,就是史秋如。新郑市艾滋病救治中心副主任。2004年以来,他一直从事艾滋病救治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新郑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史秋如一直信守的诺言是“医疗救治刻不容缓”。2010年冬天一个下着大雪的深夜,120急救车急促地驶进了艾滋病救治中心。一位特殊的产妇被送进了手术室:重度妊高症,子痫,病人已经发生了抽搐,胎儿胎心188次/分,大人孩子都危在旦夕。吸氧、镇静、麻醉、准备手术,史秋如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对两条垂危的生命进行抢救,分秒必争,刻不容缓!面对这么复杂的病情,他丝毫不敢怠慢。从当天凌晨1点到第三天早上7点,整整两天,所有医护人员分为三组,轮番守护。第三天早上,雪停了,初升的太阳迎来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好消息。大家如释重负,史秋如却累倒在手术室外的工作间里。

艾滋病救治中心的工作性质特殊,艾滋病人不仅忍受着身体上的折磨,更多的是心理上沉重的压力。作为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史秋如时刻不忘自己医生的职责,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没有歧视、没有遗弃,如同兄弟姐妹般的关心和帮助,赢得了感染者和病人的信赖,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他们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担忧与恐惧,消除对社会的憎恨等不健康心理,并帮助他们从痛苦和沮丧中摆脱出来,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用良好的心态走好人生之路。

2012年12月1日,一名艾滋病患者发生了严重肝性脑病,病人因头疼狂躁不安。为抓紧时间救治,史秋如协调了一辆120急救车陪着病人直接前往北京永安医院。在为病人办好住院手续后,他本可以返回新郑,但因这位病人家属不在身边无人看护,他便又在北京整整守了病人七天七夜。这七天,一日三餐、端水吃药,他像伺候自己的亲人一样耐心细致地照顾这位病人。病人情况稳定后,他又陪着病人一起回到郑州第六人民医院进行后期的稳定治疗。

视病人如亲人。在许多病人眼中,史秋如就是大家的好大哥、亲兄弟。前不久,一位53岁的艾滋病患者在医院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在患者病重的最后两个月,史秋如带领医护人员采取了各种救护措施,为病人吸痰、排便、叩背、擦身……病人的家属紧紧拉住史秋如的双手说:“太谢谢你了,医生们太辛苦了,你们把我儿子当亲人一样对待,我没啥遗憾了!”

行医三十载,一心为患者。将医院工作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时时处处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一视同仁,对有困难的患者更是倍加关心。这就是史秋如。在他三十几年的从医生涯中,周围人看到的是一个执着、敬业、奉献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但却没看到他深夜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的背影,和内心深处不能陪伴家人的内疚。他用精湛的医术、无私的奉献、诚挚的爱心诠释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大医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