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强化红线意识 促进安全发展——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活动
慈善嘉年华本周日启动
六大公益活动等您参与
电动车系列报道引热议
赠人光明 爱心永存
郑州市三夏农作物秸秆
禁烧工作现场督察日报
种粮大户的“重粮”情
共建美丽郑州
共享生态文明
卷轴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赠人光明 爱心永存
市红十字会捐赠遗体和眼角膜志愿者冉心怡纪念碑揭幕
市民向冉心怡墓碑鞠躬致敬。

本报讯(记者 李娜 实习生 李阳 文 李焱 图)她刚出生时,医生断言活不过100天,可在家人的呵护下,她奇迹般地度过了16岁生日。如今,她已经逝去,可她的眼角膜却帮助两个鲜活的生命找到了光明。她,就是市红十字会首位成功捐赠遗体和眼角膜的志愿者冉心怡。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昨日上午,在河南福寿园红十字纪念苑,由郑州市红十字会等单位举办的“我是你的眼——缅怀郑州女孩冉心怡暨眼角膜捐赠纪念碑揭幕仪式”举行。

100天到16岁的生命奇迹

郑州女孩心怡刚出生时体重只有2.1公斤,被诊断为“先天中脑导水管狭窄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医生说孩子活不过100天。

为了给孩子看病,娄学英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1998年起,她一人担负起照顾女儿的全部责任。

多少年来,娄学英几乎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为了让女儿说话,她从早到晚不停地教女儿,讲故事、唱儿歌。

16年来,娄学英精心呵护着脑积水的女儿心怡,可噩耗终究还是来了。2012年4月24日早上8时,心怡医治无效,心脏停止了跳动。

两名患者重见光明

“女儿在人世间太苦了,我想把她最美的东西留在人间,让她的生命永续。”娄学英口中的最美的东西,就是女儿的眼睛。女儿去世后,她忍痛拨通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捐赠了女儿的眼角膜和遗体。

如今,心怡的眼角膜救助了两名患者,让他们重见光明。

昨日上午,郑州市首例组织及遗体捐献者冉心怡纪念碑揭幕。

据了解,这个纪念碑不仅为了纪念心怡,今后,还将刻录上像她一样的角膜捐献者的姓名。

“将来我也要捐角膜”

女儿走了,娄学英说:“将来我也要捐献眼角膜。”

“正是由于小心怡等人的无私奉献,才让堕入黑暗者重见光明。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汤震说,截至今年3月31日,市红十字会已累计登记志愿捐献者106名,成功捐献遗体15例,器官捐献16例,捐献角膜12例,16人生命得到延续,24人重获光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