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秦华)昨日上午,“现代语境下的中国诗歌——豫台作家座谈会”在省文联举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绿蒂与省内文艺界人士杨杰、邵丽、何弘、冯杰、王安琪等齐聚一堂,共话诗歌创作。座谈会为“寻根中原余光中诗歌文化河南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省文联主席杨杰在欢迎辞中说:“河南是诗歌的故乡,孕育了杜甫、李商隐、白居易等众多诗坛大家,近代以来中原大地也是诗人辈出。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在当今仍具有非常鲜活的生命力和穿透力,河南诗人群体在全国不可忽视。” “很多人说现在诗歌越来越小众,写诗读诗的人越来越少,我认为这是种误解,现在微博、微信上很多人在写诗,诗歌的质量是上升了而不是下降了,一首好诗出来,很快会传播开来。”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邵丽说,现在是个非常复杂的年代,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发展中国诗歌,是值得每个诗人思考的问题,她认为,对于诗歌的发展不必过度关注,也不需刻意地做什么,放手任其发展就好。 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诗人绿蒂说,随着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增多,现代诗歌也互相影响,创作方法也在慢慢接近,大陆的诗刊越来越蓬勃,但是好作品却不容易发现,他认为,写现代诗歌不要太口语化,也不应晦涩难懂。 “寻根中原余光中诗歌文化河南行”策划者屈金星感慨:“我经过一年时间的策划才把余光中、绿蒂邀请到河南,先后到了开封、洛阳等地,每到一个地方都被诗谜围得水泄不通,大众对诗歌和诗人的热情超出想象。” 台湾诗人余光中、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诗人单占生,市文联副主席鱼禾,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冯杰、王安琪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座谈会上,余光中还朗诵了为端午诗会创作的新诗《招魂》。会后,余光中欣然为本报题词:“郑州日报读者好:中原宏音,闻于全国”。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