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净化“朋友圈” 移动即时通信治理出重拳 本报记者 周 娟 你是不是已经习惯了每天没事就刷一刷微信圈?在了解好友生活动态,与朋友轻松互动的同时,各种传言、营销有没有让你感到困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发布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营销刷屏不堪其扰 “好友生活动态被各种心灵鸡汤、可疑的养生秘籍、耸人听闻的传言刷屏,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利用朋友圈搞起微营销,让人不堪其扰。” 前不久,一篇名为“该不该戒掉微信朋友圈”的帖子引发网民热议,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近年来,以微信、陌陌为代表的移动即时聊天工具异军突起,以其方便快捷的交流功能受到用户欢迎。但与此同时,谣言、诈骗等问题也正在这种新型社交平台上快速泛滥,成为广大用户“不能承受之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数据显示,我国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但是,移动社交平台也因谣言泛滥、诈骗活动猖獗、暴力色情等信息大肆传播而饱受诟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微信用户都收到过此类“刷屏”骚扰,有的甚至“改头换面”,在不同的朋友圈中衍生出多个版本。相比之下,虚假营销对用户是更直接的利益损害。据悉,微信公共账号已超过200万个,其中相当一部分沦为“营销卖场”,以次充好卖假货、“集赞兑奖”骗订阅等案件时有发生。 专家表示,与微博不同,移动即时聊天工具以熟人为媒介进行传播,用户对信息的信任度更高,安全隐患也更大。 公众账号首当其冲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有关负责人强调,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平台等公众信息发布服务环节,特别是具有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公众账号。严厉打击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领域传播谣言、暴力、恐怖、欺诈和色情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不认真履行管理责任的企业依法追究责任。 专家认为,如果任由虚假、涉黄信息充斥朋友圈、公共账号,就会影响用户体验,进而阻碍整个社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落实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的规定是本次专项治理行动的关键。除了个人账号与手机号捆绑外,对发布公共信息的公众号还需采取更严格的准入办法。有专家表示,可采取微博的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形式,实现用户隐私和管理需要之间的平衡。 记者了解到,公安部将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协助企业加强实名认证工作,强化对网站相关审核人员的服务和培训,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打。此外,工信部也将加强对相关企业网络经营许可证、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和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的审核力度,相关措施将被纳入电信分类目录成为长效制度。 通信企业积极响应 专项治理活动启动以来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据悉,微信、易信等全国七个主要移动即时通信企业均表态将积极响应治理行动,并着手开始清理整顿工作。 腾讯相关负责人在专项治理启动会上表示,将通过落实实名制,规范群组管理,实行绑定手机号码等方式,进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对已有的公众账号做一次全面清理,坚决关闭违法违规账号,加强朋友圈内容审核管理,坚决关闭通过朋友圈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账号。 易信宣布从即日起启动“清风行动”,采取7×24小时不间断的人工审核机制,一旦发现违规内容及账号,立即采取封停措施;同时从严审核第三方合作伙伴资质,建立全民举报机制,对网络非法信息采取“零容忍”。 同时,来往、陌陌、米聊、光明网时光谱等移动即时通信商也分别从各自产品的特点出发,承诺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信息,努力传递正能量,为用户提供一个纯净健康的社交平台。 小米互娱副总经理李岚说,米聊的公共账号采用邀请加入的形式进行,不久前米聊开始着手对公共账号的实名制信息进行补充,较好地避免了虚假信息的传播。 陌陌运营总监郑毅也表示,尽管陌陌没有公众账号,但针对个人账号可能存在的问题,陌陌专门建立了反垃圾信息系统,能够对传播违规信息的账号2小时内100%快速处理,并实现了设备与账号的一一对应。 名词解释 即时通信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如今,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即时通信逐步向移动化扩张。一些重要即时通信提供商都提供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即时通信的业务,用户可通过手机与其他已经安装了相应客户端软件的手机或电脑收发消息。常见的移动即时通信工具包括微信、易信、陌陌、来往等。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