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李煜和陈叔宝的不同结局
夏天的别样说法
“郑州青年号”
机车诞生记
《无处可藏》
小处不可随便
lh4586
lh459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山村写意

卞 卡

时在初夏,一位在县里工作的朋友来电,说夏天来了,山青了,水绿了,山花开了,他有几天假期,约我到他家所在的山里游玩几天。

他那个村子在浅山区,因受暖热带气候影响,雨量充沛,山体植被很好,郁郁葱葱的林木,还有灌木丛,还有山花和野草,几乎把山石包裹了起来,夏季是很美的。

朋友的父母都是快80岁的人了,跟随他弟弟一家人居住在山村老宅里。可能因为山里空气新鲜,饮水少污染,两位老人身体都很硬朗,黑红的脸膛,腰板也不弯,说话底气足,声音洪亮,见了他们的儿子和我,高兴得满脸飞笑。

朋友家的院子多石头。三所房子,北屋、东屋、西屋,从根基到墙,全是石头垒砌的,只有屋顶盖的是蓝色的瓦。垒墙的石头都修凿得有角有棱,结实,美观。院中有石桌,石桌旁摆放着石墩。石头砌的院墙不高,几根约5尺高的石柱,由石柱而固定着藤条编的篱笆,紧挨着篱笆,种了一圈花椒树,还有牵牛花和野玫瑰。牵牛花的藤蔓缠绕在花椒树和篱笆上,正值花期,红色、粉红色、紫红色的牵牛花和玫瑰花,开得闹闹攘攘,赏心悦目。院墙南边的院门,没有门扇和门框,只有一扇可以开合的柴门,是用带刺的酸枣棵条子编的。看到那柴门,我脑际竟闪出一句“关门闭户掩柴扉”的古诗来。

我在西屋住下后,两位老人说,山里不比城里,吃啥都能买到,你想吃点啥,镇上有,咱去买。我笑了,说,村里不是有“农家乐”吗?我来这儿就算住进了“农家乐”,有啥我吃啥。朋友的父亲我喊叔,叔说:“那咋能中!是明(他儿子的乳名)把你请来的,吃不好,他要埋怨我。”朋友的母亲我喊婶,婶说:“‘农家乐’里好多是野菜,在自己家里叫你吃野菜,街坊邻居才笑话哩!”我笑着说,在城里想吃野菜,有时候掏钱也买不到。说着,我们三人都笑起来。

说到吃野菜,朋友说山里有的是,还不污染,味道鲜,有营养。他问我都吃过啥野菜?我说,在城里买的野菜不说了,进城之前,因为家里穷,确实吃过不少野菜,什么面条菜、黄花苗、荠菜、灰灰菜、鸡肠菜等。开春后还在树上掰过嫩椿芽,不知道有毒,吃得脸都肿了,眼睛肿得看不着路。我小时候受的苦,朋友知道一些,他笑着说,咱不忆苦思甜了,今天吃野菜是尝鲜哩,时尚。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就去山坡上挖野菜了。弄了两篮子,蘑菇、木耳、拳菜、豆角、苜蓿、韭菜,全是野生的。在一个山坡上,朋友看见几个并不显眼的绿叶,说那是野山药。我们开始刨,挖开土层,再撬去几块松动的石头,果然挖出了山药。因为受山石挤压,山药长得奇形怪状,造型很像根雕……

他们一家对我很亲热,时间不长,我好像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朋友的弟弟聪明干练,他在院后的山坡上栽种了不少枣树、核桃树、山楂树、柿树、桃树、杏树,有的已落花挂了果,有的花期正盛,五颜六色的花争奇斗艳,俨然一个花果园。他的妻子属典型的村姑,高挑的个子,红扑扑的脸,身体匀称健康,浑身透出一种山野的质朴美。她有点腼腆,话不多,一天到晚不停地忙这忙那。两个孩子,男孩在村小学读二年级,女孩在家里玩耍,很乖。我和他俩很快混熟了,他们都喊我伯,让我讲故事,甚至围着我撒娇。每逢这时,他们的妈妈脸上就露出笑容。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叔说,咱们去游山吧,就领着我和我的朋友去了北边的山坡上。那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有山风微微吹拂,漫山遍野的阳光呈橘黄色,把山石、绿树和绽放的山花照得扑朔迷离,犹如仙境。山坡上的小路,是山民们经年累月踏出来的,弯弯曲曲,顺着山势逶迤。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在一个缓坡上坐了下来。叔是标准的山民,性格很开朗,也很健谈,坐下后话更稠。他说他家是他爷爷那一辈儿进山的,原来家在平原上,爷爷年轻时军阀混战,兵荒马乱,苛捐杂税也多,日子过不下去,就领着一家老小进山了。他说,哪里山水不养人?走了几天,来到这里,爷觉着这里虽说石头多,土层却厚,还有远处山上流下的水,能开荒种地,于是就支棚搭庵住了下来。自那以后,又有几户人家从外地来到这里,垦荒种地,生息繁衍,慢慢就形成了村子。他说,从他爷到如今,一代传一代,村子旺着哩!说着,自己兀自嘿嘿笑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