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聚焦两岸关系
丹江碧水润绿城
警惕!银行卡也可被盗卖
我省十项重点民生
工程拟办46件实事
院士制度“大修”
七年内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中国计算机大会10月在郑举行
铁路下月调图 涉及郑铁88趟
省会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
不允许设立户籍“门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丹江碧水润绿城

(上接一版)南水北调河南段黄河南郑州段最长,开工晚,时间要求紧迫,穿越城区段长达60公里,地上、地下建筑物多而复杂,如郑州2段总干渠全长22公里,穿越大小河流11条,布置各类交叉建筑物15座,拆迁涉及22个行政村,搬迁安置人口1667人,拆迁房屋面积38万平方米,拆迁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216家,涉及各类专项管线254条之多。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郑州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创新机制,认真谋划,探索出了“两个中心、三个抓手、四个确保”的郑州模式;各级领导怀着对征迁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宵衣旰食,奋战在征迁一线。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争取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对于征迁问题跟踪解决,紧盯重点问题、突出问题,不解决问题不收兵,不让问题反复,力争一次性解决到位。一次次地现场协调服务,一遍遍地宣讲政策,一趟趟地上门沟通,一回回地解答疑惑,全力以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刘寨村是全市有名的香椿生产基地。为了发展这个基地,区、乡、村三级做了大量工作。南水北调总干渠从该村经过。眼看香椿基地无法保住了,收入来源断了,南水北调征迁政策也没有明确香椿的补偿标准,村民心里都有怨气,不愿配合。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在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征迁安置政策,在苗圃补偿标准1万元/亩的基础上,依照郑州市2009年127号文件,对香椿基地增加5000元/亩的补偿费,最终达到群众满意,香椿基地顺利拆迁。

征迁过程中,被征迁群众、企业等单位也积极参与进来,以实际行动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企业拆迁中,大河筑路河南分公司等大型企业为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主动拆迁,为此损失数百万元。

清渠美景滋润绿城

南水北调不仅是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而且对郑州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市水资源保障能力。郑州市目前人均水资源212立方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缺口将会更大。而且郑州位居中原,是全省重要的政治、文化、科学、经济的中心,是全国著名的商贸城市,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每年可分配我市水量5.4亿立方米,使沿线的新郑市、中牟县、郑州航空港区、荥阳市、上街区和郑州市区都能用上丹江水,这将有效地缓解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矛盾。而且,南水北调引来的丹江水为一类水质,基本能够保证市民们喝上甘甜清冽的山泉水。

有利于加强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坚持“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建设方针,国家和各级政府将会加大对沿线区域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投资力度,这将会使我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工程通水后,沿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用水矛盾缓解,生态用水会相应增加,水流的自净功能会有所恢复和增强,置换出来的黄河水将用于我市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库区也会部分重现生机,沿线植被状况会有所修复,用于绿化、营造水体、清污等环境建设和治理的水源会相应增加,特别是总干渠在郑州市境内129公里,渠道水面达1.5万亩,相当于百亩水面的湖泊150个,对改善郑州居民的生活环境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环境的改善还不仅如此,按照规划,流经郑州129公里的南水北调总干渠水面设计宽度为100米,两侧苗木花卉绿化各200米。不远的将来,总宽度500米的生态长廊将穿郑州蜿蜒而过,树木葱茏,繁花似锦,美景如画……

南水北调建设,郑州书写了精彩篇章;郑州,也将因南水北调而愈加花团锦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